鲶鱼效应添活力 充电桩成新能源汽车背后的蓝海(2)

从“不认识”到“认知认可”再到“携手”,需要一个过程。一些地方政府开始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统一的充电桩平台。,在一个城市内,新能源车主的

从“不认识”到“认知认可”再到“携手”,需要一个过程。一些地方政府开始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统一的充电桩平台。,在一个城市内,新能源车主的手机上只要安装一个APP,就可以找到每一个充电桩。北京政府主导的充电桩APP是e充网,它是北京市发改委和科委的领导下的北京市充电设施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在运营。由于政府要求所有申请北京市地方新能源补贴的充电桩企业必须对e充网开放数据和支付接口,所以e充网几乎接入了北京市所有的公共充电桩,并且具备支付功能。另外,微信中的城市服务也能直接登录到e充网寻桩充电,而支付宝中的城市服务则是和特来电合作的。

抛开“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话题,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不仅是一个物理充电桩,它还具有向深度发展的垂直空间,例如开发更具有智能电网、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基因的功能,对新能源汽车开展保养维修服务等,短期内会出现千企建桩的繁荣景象,但市场竞争最后的幸存者只会是少数一两家。产业融合是趋势,在还未强大前,桩企都在默默探索自己的商业模式,从提高盈利能力、改善用户体验经历、实现多场景全方位服务等方面,为新能源汽车车主提供更加实惠、便捷、智能的充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