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电动车国标迟迟不出 拖延正是解决术?(2)

国家标准虽然迟迟没有出台,但优胜劣汰已经显而易见。这种行业的自发淘汰,或许比一纸公文更加有效。 拖延即治理 2016年11月18日,《四轮低速电动车

国家标准虽然迟迟没有出台,但优胜劣汰已经显而易见。这种行业的自发淘汰,或许比一纸公文更加有效。

拖延即治理

2016年11月18日,《四轮低速电动车技术条件》标准工作组筹建及第一次会议召开,各部委,汽车协会、公安部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等行业机构,主要汽车检测中心,以及相关企业共近百名代表参加。

会议讨论确定了该标准制定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满足四轮低速电动车规范管理的需要;二是保证四轮低速电动车产品安全性不降低;三是体现四轮低速电动车特有的技术特性。

此前的2016年10月,国家标准委已经正式立项并下达《四轮低速电动车技术条件》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制定计划。按照项目周期24个月推算,如果工作开展顺利,四轮低速电动车国家标准截至2018年10月就将制定完毕。

那么,2018年,低速电动车国标会出台吗?对此,殷承良表示并不看好,“业内会有一堆一堆的人持反对意见,所以每年说出,到最后都没出来。”

对于低速电动车企业来说,这个标准其实已经有点鸡肋。

赵虎斌就表示:“我觉得标准出不出来对我们的影响没多少了。只要不去制止市场,产品别不让卖,也行。”

当然,坏处就是,现在新政策不出来,低速电动车企业没办法去做对应的新的产品研发。如果按新标准做,成本肯定要上升,用户不认可;如果不按新标准做,标准出来以后产品可能就不能用了。

不过,对于有充分准备的企业,这应该是可以解决的问题。

低速电动车国家标准一直没有出台,也为有实力力争上游的企业留出了提高产品品质、向国标靠拢的宝贵时间,与双积分政策延迟实施给没有多少新能源汽车产品储备的企业留出了追赶时间一样道理。

因此,在《汽车商业评论》看来,在低速电动车标准的制定上,主管部门的拖延也是一种解决术。用拖延战术,逼着低速电动车企业不得不进行自我升级,提前做技术储备,从而又推动了行业的优胜劣汰。

所以,低速电动车标准何时出台,不光取决于主管部门,可能还取决于这个行业自我净化的速度和程度。

雷丁汽车总经理舒欣告诉《汽车商业评论》,“我们希望的还是有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价格和价值不能倒挂。市场应发挥主导作用,这样行业才能健康长期发展。”

行政之手与市场之手应该相得益彰,任何一方都不可能长久地只手遮天。所以,对于低速电动车的未来,也不必过于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