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氢能源概念股:谁在“蹭热点”?谁能抢食万亿元市场?(2)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近日,“煤都”山西大同开始发力,将变为“氢都”作为目标。
5月21日,首航节能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开展氢能产业相关业务,公司拟以自有资金1亿元在山西省大同市投资成立全资子公司。首航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后,将加快制氢厂、加氢站在大同市的落地,并推进山西省和全国其它地方制氢、加氢产业布局的调研和实施。
公告还显示,按照与大同市政府的合同约定,争取在2019年6月份之前完成2座-3座加氢站建设,在此基础上获得大同市200辆-3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引导订单,未来累计完成10-20座加氢站,每建一座加氢站,大同市政府给予100辆氢燃料车引导订单,订单的落地支持公司拟收购新研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大同氢燃料电池生产线产能的消化以及公司建设加氢站的稳定运营,公司将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制氢、加氢、储氢、燃料电池、燃料电池车订单等氢能产业生态布局,有利于完善公司氢能产业生态的建设。
此前,山东更是提出以济南为核心,氢能产业全产业链为基础打造“中国氢谷”。
早在去年7月份,已有近20座城市规划和布局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华中、西北、西南、东北七大产业集群,并向周边辐射。今年以来,山东潍坊、济南,浙江宁波、嘉善,广东佛山,深圳,江苏常熟、张家港,安徽六安等多地发布氢能政策。
尽管各地政府都积极配合支持,助力氢能产业发展。但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容易。
今年3月份,飞驰汽车向佛山市政府一次性交付300台公交车,由于交付数量太多,需要等待相应的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毕才能投入运行。作为氢能源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佛山尚且面临存量加氢站数量与公交车数量不匹配的情况,其它地区可能更严重,加氢站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氢能发展的主要障碍。
安信证券则表示,氢能的商业化目前还面临着两大阻碍:一是当前运营的加氢站太少,使得氢能使用便利度不够高,二是氢能的利用综合成本过高。未来通过补贴加快加氢站建设,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氢能成本。解决上述问题后,我国氢能源发展有望步入快车道。
“同为二次能源在汽车场景下的应用,电动汽车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氢能源汽车也一样会遇到。”林伯强认为,一是相对于化石能源,其利用的综合成本过高的问题(电能、氢能均为二次能源,利用成本较高)。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目前运营的加氢站太少,使用便利度不够。
此外,考虑到氢能自身的特性,对产业化应用的技术要求更高,因此氢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可能会比电动汽车产业化过程更长一些。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