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难题待解 无人驾驶汽车能否快速驶入现实?(2)
对这一政策文件,美国舆论评价说,奥巴马政府向汽车厂商发出一个清晰的信号:面向自动驾驶汽车的大门是打开的,但一方面会有监管,汽车厂商不能为所欲为;另一方面政策也足够模糊,不会让有关行业担心监管过度。
有分析指出,美国政府已把发展自动驾驶汽车视为美国汽车业重新领导世界的一个机遇。今年早些时候,奥巴马就曾承诺,政府将从2017财年的预算中拿出40亿美元,用于未来10年自动驾驶汽车及相关安全技术的开发。
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成为热门领域,规范问题也接踵而至:规范的用词到底是什么?美国总统奥巴马19日在《匹兹堡邮报》上发表的文章中使用的是“自我驾驶”,但运输部长福克斯在当天新闻发布会上的首选用词却是“自动化汽车”。规范用词也许并不是一个重点问题,但和美国相关标准和政策的出台一样,也体现了高科技行业飞速发展的一种规律。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表示,微软也在和很多汽车厂商一起合作研究自动驾驶技术,这个和人工智能结合的领域近来发展迅猛,和其他一些高科技行业一样,“通常都是技术先颠覆,然后政府会进来做监管,因为发现出问题,会监管,然后才会上法律。”
安全难题
自动驾驶系统是当前汽车行业竞争制高点。但短期内,无人驾驶汽车还难以大规模取代传统汽车,目前其发展仍面临安全、伦理、监管、技术等众多层面的挑战。
首要问题仍然是安全保障。自动驾驶技术目前仍然不够成熟,与司机对交通状况的综合判断能力相比仍有差距,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也可能不足,也缺乏对天气等外部因素的调整适应能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赫尔辛基进行测试的无人驾驶公共汽车,依靠激光传感器能够探测到有物体靠近,但无法辨别是车辆还是行人,只要探测到站台上有物体,就会默认有乘客要上车而无法启动。因此,用于测试的公交车站站台上还需要竖起一块警告牌,上面写着“当车辆离站时,请不要在站台停留”。
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去年推出“自我辅助驾驶”技术,但最近个别特斯拉汽车在这一模式下行驶时发生致命车祸。今年5月,佛罗里达州一辆特斯拉S型电动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撞车,成为美国首例涉及汽车自动驾驶功能的交通致死事故。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已就此展开调查。特斯拉公司随后宣布,其自动驾驶系统并未实现完全自动,而且该系统将会不断升级,以完善功能。
特斯拉公司总裁埃隆·马斯克8月底通过社交网站宣布,特斯拉即将对其“自动驾驶系统”进行“重大升级”。特斯拉部分车型配置的自动驾驶系统包括自动转向、防撞、辅助变道以及自适应巡航功能等,从而为司机提供准自动驾驶功能。按照特斯拉的说法,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模式能够借助对前车的自动跟随、车道自动变更等驾驶辅助功能,实现初步自动驾驶。本次系统升级主要通过先进的雷达信号处理来实现。
汽车厂商对如何保障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尚无定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8月宣布,将生产完全无须人为操作的无人驾驶汽车,计划5年内上路,将首先用于商业拼车服务。按照福特首席技术官拉杰·奈尔的说法,不同于梅赛德斯-奔驰、特斯拉等同行对手为传统汽车逐步添加自动驾驶功能的做法,福特“放弃以驾驶辅助技术为垫脚石的方法,将实现一次彻底飞跃”,计划采取与谷歌相似的策略,直接生产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完全无人驾驶汽车。
就选择“飞跃”的原因,奈尔解释说,福特认为所谓“半自动驾驶”,即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在特定情况下从自动驾驶状态转为人为操控,实际上并不安全,因为设计人员难以确保驾车者在需要转为人为操控时注意力足够集中。
奈尔说:“我们了解到,要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我们必须采取完全不同的方式。”菲尔茨说,福特宣布量产完全无人驾驶汽车计划,对汽车行业和福特本身而言,都是“一个转折性时刻”。
目前还没有其他汽车商采取福特这种“飞跃”式的方式研发无人驾驶汽车。要让人们对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能产生信任,恐怕并非易事。福特表示,生产的完全无人驾驶汽车定于2021年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商业租车、拼车等业务。供个人消费者购买使用还需更长时间。
尽管许多国家已推出低速试运行,希望人们逐步开始接触和接纳无人驾驶车辆,但一些专家预测,纯无人驾驶汽车大规模载客的计划需要几年还是几十年才能实现还很难说。毕竟,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把驾驶安全完全交给机器还是一件从心理上难以接受的事情。如何让乘客安心选乘无人驾驶汽车仍是一大挑战。美国密歇根大学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约23%的美国人明确表示自己不会乘坐无人驾驶汽车。
“如果无人驾驶汽车在公路上以大约70英里(112公里)的时速运行时,一旦出现故障,情况会变得非常糟糕,”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拉杰·拉杰库马尔说,“这项技术必须相当可靠才能让随车人员彻底离开汽车。”
科技宠儿
无人驾驶是科技领域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几乎所有大型汽车制造商都在涉足相关技术的推进。谷歌、苹果等大型科技公司也表现出了同样的热情。
近期有消息称,美国苹果公司正与世界一级方程式(F1)的东家、英国豪车制造商麦克拉伦技术集团洽谈收购事宜,欲加速汽车研发业务发展。尽管麦克拉伦技术集团否认获苹果收购或投资的报道,但这依然无法阻止人们去想象,无人驾驶汽车会不会成为继iPhone之后,下一个帮助其保持科技界领先地位的产品?
苹果进入汽车行业在美国硅谷可谓公开的秘密。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今年5月说,苹果与汽车相关的业务暂且局限于车载系统CarPlay。这一系统可连接智能手机和信息娱乐系统。他说:“我们现在的汽车业务就是这样,将来的业务还要再看。”
英国广播公司(BBC)分析,苹果对麦克拉伦产生兴趣,应该不会因为想去控制F1车队,也对麦克拉伦汽车制造的豪车意兴阑珊,其目标可能是麦克拉伦的应用技术业务。麦克拉伦应用技术中的一块是数据分析。在F1的比赛中,麦克拉伦使用计算机推演可能发生的任何状况,以使赛车能够不断调整策略。这种推演可以使用在其他方面,例如推测市中心路况,以及某条道路发生的问题对数公里以外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麦克拉伦应用技术同样研发高级材料,例如轻质碳复合物和复杂合金,这些都可以用于汽车制造。麦克拉伦在模拟装置研发方面也是领军企业。这种装置可以推演和预测汽车的行动。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苹果正有兴趣加速推进自己的汽车项目。路透社先前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苹果正在研究制造无人驾驶汽车。BBC报道称,苹果有雄心成为无人驾驶汽车的领军企业。
再看看其他大型科技公司,苹果汽车业务未来面临的竞争预计也将十分激烈。美国谷歌公司正在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等多个研发项目。据估算,这些尖端开发项目已经“烧掉”谷歌数十亿美元。
谷歌最近还在美国上线了一个名为位智(Waze)的打车应用服务。谷歌希望位智司机只是向用户提供“顺风车”,而非像优步、利夫特等打车平台的司机那样充当出租车司机。与优步和利夫特等平台不同的是,位智搭建了一个由出行驾车人组成的社区平台,不仅为用户提供语音行车导航,用户也可以实时分享交通和路况信息,包括行车途中遇到的交通事故、警告、路障等。同时,位智还有社交功能,比如用户可以添加脸书好友或通信录好友,获知好友抵达相同目的地的时间。据分析,谷歌此举是其意欲颠覆出行方式的计划的一部分,谷歌正在考虑把无人驾驶汽车分享服务作为自动驾驶技术的一个商业化模式。
而无人驾驶出租车也是优步等拼车服务平台谋求的最终目标。优步日前已在美国东部城市匹兹堡街头开始测试自动驾驶出租车,向用户提供短途载客服务。利夫特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5月也宣布一年内开始进行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公路测试。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