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下一代新技术 固态电池全球角力(2)

另外,LG化学也在加快研究固态电池技术。根据三星SDI的说法,LG化学和三星SDI的固态电池研发技术处于同等水平。 日本 日立造船 今年7月底,日立造船公

另外,LG化学也在加快研究固态电池技术。根据三星SDI的说法,LG化学和三星SDI的固态电池研发技术处于同等水平。

日本

日立造船

今年7月底,日立造船公司社长谷所敬对外阐述了公司的固态电池发展计划。据他介绍,日立造船计划最早年内在宇宙空间领域使得固态电池进入实用化阶段,至于面向汽车领域的量产,则为2026~2029年。

“首先将固态电池用于宇宙空间等特殊领域,作为生产的突破口,之后与本田等车企合作,未来面向电动汽车量产固态电池。相关路线图已经制定出来。”谷所敬说。他认为,固态电池未来将是公司新的利润来源。

注:今年6月,日本国立研究机构——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宣布启动第二阶段固态锂离子电池研发项目,并为此斥资1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9亿元),成员包括丰田、本田、日产、松下、GS汤浅、三井化学、旭化成、东丽等23家整车及电池、材料厂商,另外还有15家大学及公共研究机构。

丰田

作为大众汽车集团的最大竞争对手,丰田对固态电池的研究也已持续数年。去年10月,丰田宣布投入200余人加快对这项技术的研发。同年12月,丰田与松下联合对外宣布,双方正探讨在方形车载电池方面展开合作,并欲联合开发固态电池,以通过先进的电池技术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

目前,丰田可使固态电池的功率密度提高到约2.5 kW/L,能量密度约为400Wh/kg。据丰田电池生产技术开发部主管岩濑正宜介绍,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至少能达到现有液态锂离子电池的2倍以上,并有望大幅降低快速充电时间。与燃油车相比,现有电动汽车普及的主要障碍在于车价高、续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而固态电池有助于改善后两者。

岩濑正宜表示,目前丰田正在加快研发,以超越液态锂离子电池为前提,以实现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为目标,预计2025年前可实现固态电池的小批量生产,之后的目标是掌握大批量生产固态电池的技术。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也没有忽视固态电池这支潜力股。今年3月,雷诺集团电动汽车业务负责人吉勒斯·诺曼德透露,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正致力于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诺曼德认为,固态电池是汽车业的新希望,主要应用于长续驶的电动汽车,“这项技术在成本、密度和热稳定性方面都较目前的锂离子电池有巨大优势。”他补充说:“虽然还有许多挑战,但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进展,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将其推向市场,如果可能的话,2025年。”

今年1月,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宣布,设立名为“联盟风投”的企业风投基金,未来五年为创业公司提供高达10亿美元的投资。雷诺和日产分别注资40%,三菱注资20%。第一笔投资给予Ionic Materials,该公司主要开发固态碱性电池。

美国

通用

2016年,美国材料科技公司Solid Energy获得了通用汽车、上汽集团和Applied Materials合投的1200万美元B轮融资。

菲斯科

去年年底,菲斯科宣布该公司已经申请了固态锂电池专利,并预计在2023年实现批量生产。

编后:除汽车制造商及电池生产企业外,三菱瓦斯化学、东丽、住友化学等材料厂商也看好固态电池的市场前景,正在加速相关材料的研发。三菱瓦斯化学的目标是,2020年前开发出用于固态电池的固态电解质,以尽快将新一代电池材料推向市场。可以说,固态电池已成为企业普遍看好的下一代电池技术,当然,研发及实现量产的难度也不低。

为此,除了自身研发外,不少企业选择合作,汽车厂商与电池厂商合作,与初创公司合作,与材料厂商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屡见不鲜。一旦能量密度大增的固态电池实现商业化应用,对于电动汽车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