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要在中国造车 特斯拉2015年两大战略也出来了(2)
因此,马斯克之所以说欢迎其他汽车商进入电动汽车行业,是想形成一个“电动汽车的矩阵”,而不再单打独斗,这样一来,整体的电动汽车行业就会有更大的势能,在市场培育、政策突破、技术积累、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形成等方面,就会形成群体的生态效应,增大电动汽车体量。
特斯拉真正面对的敌人,可以说未必是传统厂商和经销商,而是已经习惯了内燃机车的用户,以及根植于传统业态的庞大产业惯性。要打破这个桎梏,联盟是最好的手段。当初,苹果靠一个iPhone单枪匹马重整了手机市场,但特斯拉面临的格局要大得多。汽车产业,曾经,现在也仍然是数个国家的支柱产业,围绕着汽车展开的整个市场大到每年以万亿美元计。
所以,特斯拉需要盟友,而不是敌人,只要你认同电动车,加入进来,一起培育这个市场,就OK。此前特斯拉开放专利,也是出于这一目的。「特迷/TeslaHead.com」认为,特斯拉有望组建类似Open Handset Alliance的联盟机构,当初Google三星等公司就是靠这个联盟从苹果嘴里掏出大部分披萨的。
另外一方面,这种表态也充分显示了特斯拉对自己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自信。正如马斯克所说,电动汽车要想成功,需要汽车行业之外、其他很多领域的技术,这种整合、创新的能力,特斯拉比其他任何传统汽车制造商更擅长。
“前景多美好,快加入进来,一起培育新的市场,革新旧市场,而在这个新市场中,我有信心做到最好。”
中国第一,强龙低头,特斯拉将在中国建厂
马斯克还谈到了在中国建厂的问题。
马斯克说:“如果特斯拉生产一款低价车,然后再把它运到中国去买,这样做有点荒谬”。他说未来会在中国、欧洲,甚至美国东海岸建厂,也就是特斯拉以后会根据市场就近建厂。
马斯克2014年4月份的中国之行后,中国市场对他以及特斯拉的热烈反应,让他印象深刻,并说中国市场将会取代美国,成为特斯拉的最大市场。
「特迷/TeslaHead.com」也注意到,在Vanity Fair的一次论坛上,马斯克被来自中国的一个女记者问及“如何看待中国政府的政策调控以及当地的竞争者时”,马斯克回答比较含糊,只是泛泛地说“中国政府当然会对在地生产的汽车厂商有一系列优惠,不过一切都还好,中国政府反应也比较积极”等。不过他也再次强调,长期来看,中国市场会取代美国成为特斯拉的最大市场。
但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到目前为止,还没给出在中国建厂的具体日程表。出于种种原因,一般国外的传统汽车厂商要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实现本地化生产,通常会采取和中国汽车企业合作生产的方式。特斯拉恐怕也难逃这个模式。
但特斯拉电动汽车,被称为“轮子上的电脑”,它在诸多方面,和传统的汽车厂商有很大的不同,而特斯拉的企业文化,在很多方面更是和传统汽车厂商格格不入,它很“硅谷范”,有很强的互联网基因,连特斯拉在招人方面,也对传统汽车人才很不感冒,比如看到应征者有在福特汽车工作的经历,特斯拉公司一般就不会录取了。
那特斯拉会在中国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呢?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郭台铭出席一个活动时,手拿话筒,霸气十足的说:“特斯拉车里的那个面板,也是群创生产的”——高调透露特斯拉了Model S的面板,就是他旗下的“群创”公司生产的,按说,作为代工厂商,郭台铭一般不会透露客户名单,但这次却有点例外。
而在2014年2月,郭台铭和马斯克已经面谈,外界猜测这是郭台铭正在谋求与特斯拉合作。两者之间的合作,「特迷/TeslaHead.com」进行梳理之后,发觉似有顺理成章的意味。
手机代工产业已经遇到了利润瓶颈,郭台铭也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而作为苹果的代工厂商,郭台铭旗下的代工企业,在制造技术和经验方面,有很深厚的积累,并且在为苹果代工的这些年中,有非常成熟的、与美国硅谷企业合作的机制,而这些都是特斯拉需要的。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郭台铭还把自己的奔驰座车换成了特斯拉,虽然他说没奔驰的后座舒服,但他还是想体验一下特斯拉与传统汽车的不同之处。
转型的富士康老板郭台铭,无疑想成为特斯拉在中国的头号合作伙伴
特斯拉要从高大上、走入“寻常百姓家”,提高产量,降低价格是唯一出路,在生产第一款车型Roadster时,基于成本考虑,特斯拉也曾短暂在台湾建厂;而特斯拉在中国建厂,也是快速切入中国市场的最好方式,不仅仅是从成本层面考虑,任何相关国家的相关政策,一般都会鼓励这种本地化生产,因为这样可以为本国制造就业机会,提升本国技术,美国提供给特斯拉4.6美元贷款时,也是要求特斯拉的生产链移到国内。
更何况,特斯拉需要在中国建造包括电桩、电站和体验店在内的庞大基础设施,“政治正确”非常重要。而“政治正确”的一个标准是,按“我们”的规矩来——在中国、合资生产。
油价下跌,股价下跌,产能不达预期,特斯拉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相较2008年间,态势更富暧昧意味。一切都没有落定,一切都在博弈中。明确的一点是,特斯拉的棋局正在向中国倾斜。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