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汽车工业面临无人驾驶百年变局(2)

但今天大会的主题讲智能网联,我相信不仅讲的是汽车工业。它应该覆盖了人、社会、经济生活方方面面,它是代表一个全社会的大趋势,所以智能网联在

但今天大会的主题讲智能网联,我相信不仅讲的是汽车工业。它应该覆盖了人、社会、经济生活方方面面,它是代表一个全社会的大趋势,所以智能网联在很多领域都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比如说,智能家庭,或者说智能家居,过去20年,中国人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是在不断的提升的。可以说很多人会认为手机就像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一样,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但我有一个判断,未来20年人们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会是逐步下降的。原因是因为智能,是因为人工智能的时代到来。这个时代到来会使得我们周边的环境逐步地布满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而这些传感器能够更方便地响应人的需求。今天在我们的家庭里面,很多的家庭已经开始拥有了智能音箱,智能音箱就是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标志。今天我们使用手机,我们把它叫做touch first,所以说你是用手来触摸跟机器进行交互。那么未来,人们跟机器交互的方式会变得非常多样,在家庭里面可能不是手而是嘴,是用语音来跟机器进行交流。今天大家如果有智能音箱的话,你会发现它其实经常能够给你惊喜感。有时候你以为它不会听懂你的话,(其实)它能够听得懂。有时候你稍微带点口音,其实也没关系,它一开始没懂的,后来你用得多了,它慢慢变懂了。这些都是典型的机器学习的现象,机器在变得越来越聪明。

2017年的1月份百度在拉斯维加斯CES,我们首发了带屏的智能音箱。美国的同类产品是大概6个月之后才出现。今天,百度的智能音箱当中,相当(大)的出货量,相当一部分都是带屏的。有屏和无屏,其实差别也非常大,就好象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区别一样。有了一个屏幕,我们能做的东西,能够感知到的世界,我们能够获得的体验都是会有明显地提升。当然我也要说,今天的智能音箱背后不完全是机器,也有很多人工的辅助。也就是说,今天的人工智能技术还不能够完全的在全场景、在每时每刻,都能够理解人的意图、人的语言。但是作为一个企业家,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认为智能音箱也好、人工智能也好,它的进步会是飞快的。机器会越来越懂得人的需求,越来越好地满足人的需求。这是家庭的智能化。

那么,除了家庭之外,其实我们每天的生活也好、工作也好,我们接触到的每一个行业,在智能化这条路上都有非常大的潜力。无论是智能的医疗——今天机器去读片子,很多时候已经比人更精准了。还是智能的教育——古人讲的因材施教,以后计算机、电脑可以比任何一个老师更了解我们这些学生。

在传统的制造业,因为过去这么多年,人力成本不断地上升,有些产业开始从中国向东南亚、向非洲去转移了。但是当我们有了智能技术的时候,我们的劳动生产力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很多的产业、高端的制造仍然可以留在中国。农业,刚才跟乌兰书记聊天的时候也谈到了,很多农业需要做的事情,都是可以用机器来大量的替代人工,或者说辅助人去把它更加高效地做好。这样一个趋势,我们判断,还会持续很长时间,会持续20年到50年的时间。如果说过去20年中国互联网改变了消费,那么未来20年到50年人工智能会改变供给端。当然它也在改变消费,消费和供给两边都会有大的改善。而这方面,其实中国也有很多的优势,有什么优势呢?

在数据上我们有优势,还是因为我们人多。大家知道长沙城市人口大概是旧金山人口的10倍,长沙还不算中国最大的城市。当你有这么大规模的城市,当你有很多很多数据,当算力成本不断地降低,当算法不断有各种各样新的创新出现的时候,这些力量就会推进我们每一个行业效率的不断提升。而在这方面,其实中国并不落后,这方面大家也都比较清楚。所以中国在很多时候,在未来智能化的道路上,应该可以起到一个引领作用。

我昨天查了一下,中国在现代意义上第一条跑汽车的公路是诞生在湖南,是从长沙到湘潭的,长潭公路,在1921年竣工。但是,中国的第一条公路,跟世界上的第一条公路相比,时间间隔了100多年,那个时候我们确实很落后。而今天,当我们有这么多的人口资源,当我们有这么多的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当我们有这么好的基础设施的时候,当我们的政府奉行“先行先试”“敢为天下先”的这样的理念的时候,很多过去在世界上其他地方碰不到的困难,我们会先碰到;在其他地方没有的场景,在我们这里会有;在其他地方没有解决过的问题,我们有机会首先去解决。首先解决问题,就是创新。所以我也想说,世界的创新,世界的技术发展,逐步会进入“中国时间”。我们的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很大程度上未来要靠人工智能。我们也非常有信心身处在这样一个时代,身处这样一个环境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为技术创新、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