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L董事长李斯特:一个为电气化准备了15年的“老伙伴”(2)

李斯特: 中国客户占AVL业务量的20%,其中新能源相关占35%。确实有很多新造车企业与我们接触,他们是造纯电动汽车的,最大的困难是成本问题。降低成

李斯特:中国客户占AVL业务量的20%,其中新能源相关占35%。确实有很多新造车企业与我们接触,他们是造纯电动汽车的,最大的困难是成本问题。降低成本,就是我们在帮助这些客户时的工作重点。对于传统车企,我们在帮助他们转型。我们要帮客户提高传统车的效率;同时也用更多的混动车辆、传统车辆,帮他们降低电动化的成本。

特别要说的是,燃料电池发展到一定程度,有可能成本会显着降低,大家要对这种技术做好准备。

中国车企在大力推进国际化,遵循国际化的流程,人员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这是现在中国汽车产业的特点。第二个特点是,大部分中国公司都在进行原创,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大幅度提高。现在抄袭已经很少了。

提到对中国伙伴的建议,我要特别强调:开发的方法和手段。这个事情特别重要。

第一,新车企主要集中在纯电动车上,开发时间要求特别短、特别快。这就需要用像深度学习这样先进的技术,更多的模块化、更多的集成整合硬件、软件平台,对他们来说也非常重要。所以说,开发流程和过程,还有开发手段、开发工具特别重要。

第二,传统车企要同时面对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既要照顾大量生产的传统发动机,又要照顾各种新能源技术路线。现在的技术都是不同技术之间的整合,比如燃料电池作为纯电动的增程器。要把不同的技术整合起来,就一定要有特别好的、先进的、有深度学习功能的开发工具。

现在有利的是,更多的系统是基于软件和控制方法开发的。现在开发的成本可能很贵,批量上去后成本却并不高。如果有一个很好的开发过程,快速研发,成本自然也就降下来了。现在自动驾驶尽管有很多传感器、很复杂的软件、各种各样的识别方法,但只要方法、流程好,系统开发起来并不会特别贵。

现在觉得贵,只不过是因为开发方法还不够成熟、不够有效。我们现在正在推这样的开发平台。

中国汽车报:今天我重新认识了AVL,发现它已经不是一个传统的工程公司了。那么,您对于AVL未来的发展愿景是什么?

李斯特:我们希望作为大家系统的合作伙伴,为工业界提供所有的汽车动力总成解决方案,同时也是自动驾驶的全部系统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我们希望为所有合作伙伴提供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就是工程服务。

另一方面,我们希望为客户打造非常好的开发环境和开发平台,满足于未来所有场景,比如自动驾驶所有测试的场景开发、开发方法、开发手段,还包括深度学习的开发过程,希望我们成为全天候的合作伙伴。

从哲学的角度讲,从小的、单独的零部件开始,一直到子系统到全部系统,创新过程是发生在各个层次上的,小的创新可能会解决全系统的问题,全系统的创新可能会解决小零部件的问题。

总结一句话,我的愿景就是在各个层次上都能为工业界提供支持和帮助。但我不是全能的人,不可能覆盖全部领域,但我希望在各个系统、各层次里都能给大家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