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定:新能源车路线图 电动车中国路径选择(2)

电动车热几乎成为举国体制:决策层期待战胜危机的突破;地方志在科学创新的业绩;企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2001年1月,底特律,新世纪第一个国际车展。对丰田汽车公司社长张富士夫的专访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时逢全球汽车业一轮大兼并。我问他,丰田如何迎战这次资本大潮。他的回答似乎和企业重组并无关联:新世纪的主动权在那些掌握节能环保最新技术的企业手里。

从奔驰发明第一辆汽车开始,迄今已有128年,汽车技术现在面临革命性的变革——包括先进的动力能源、电子控制和新型材料。在新能源车的探索方面,所有跨国公司都采取了全面研发,齐头并进,不同时间节点各有侧重的战略。

李安定:新能源车路线图 电动车中国路径选择

我见过国内许多主管官员和电动车专家,一味主张在纯电动车一棵树上吊死。不知道新能源车的体系内涵与外延,不了解这一路线图的内在逻辑,奢谈汽车新能源研发,无异于盲人摸象。而揣着明白装糊涂,排斥纯电动车之外的新能源选择,尤为不可取。

目前,各国汽车业经过无数曲折和弯路,在2010年前后,终于就动力能源技术的“路线图”形成共识,由近及远的排列分别是:一,传统汽车的高效动力总成和生物柴油、乙醇等生化燃料;二,混合动力;三,纯电动车(只适合作短途,不能全面替代传统汽车,所以在路线图中是一条短线);四,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增程式电动车;五,氢燃料电池车。由于氢能源蕴藏丰富、排放为零,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方案。

李安定:新能源车路线图 电动车中国路径选择

在新能源车的技术路线选择上,除了传统发动机的优化,“电驱动”将成为贯穿混合动力、纯电动、增程式、氢燃料电池的核心技术平台,所有新能源都要转化为电能储存并驱动汽车运行。从广义上说,新能源车都是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