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你我!降至每月每百万辆两起!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现场(刘健 摄)
9月2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应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改革发展成就。
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介绍,“十四五”规划应急管理的主要指标提前完成,部分指标呈现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些变化。安全生产方面,2024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三五”期末下降28.4%,重特大事故起数首次降到个位数,比“十三五”期末下降43.8%。自然灾害方面,2021年至2024年平均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分别比“十三五”时期下降31.3%、23%和34.3%。
其中,应急管理部有力地开展了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了燃气、电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建筑保温材料、危化品等“一件事”全链条整治,有效堵塞安全漏洞。以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为例,应急管理部行专项整治以后,伤亡人数比整治前下降了86%。
应急管理部坚持从准入条件、产品质量、生产工艺等方面深挖事故源头病根,推动出台了电动自行车、燃气、危化品、充电宝等一批强制性标准,通过标准引领,促进了本质安全水平提升。
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国家消防救援局局长周天补充道:“特别是近两年来,对于责任主体多、监管链条长的领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正在推进电动自行车、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三个“全链条”整治,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比如电动自行车整治,一方面是推动提升安全标准,打击非法改装,建成投用充电端口4559万个。一方面严控进楼入户停放充电等危险行为,电动自行车火灾由整治之初的每月每百万辆5.6起下降到2起。”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12月3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发布,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实施的新国标旨在通过强化防火阻燃、防篡改等技术要求,降低火灾和事故风险。
和原有行业标准(GB 17761—2018)相比,新国标新增近200项技术要求,覆盖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淘汰落后产能。
该新国标被称为“最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所有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都必须符合新国标要求。
7月份,国家消防救援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老旧电动自行车和蓄电池淘汰需要较长周期。全国在用电动自行车总量约为3.8亿辆,尽管国家推出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今年上半年已置换旧车846.5万辆),但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部置换为符合新国标的安全水平较高的新车,老旧车辆和电池带来的火灾隐患将长期存在。
告别安全隐患,迎接新国标时代。电动两轮车行业正步入安全重塑的深水区,随着新国标全面落地,产业链各方主动革新,共同为电池安全筑牢“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