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从概念走向现实 汽车业竞争再升级(2)
技术标准与法律法规之争
从目前的情况看,2020年被认为是自动驾驶技术重要的节点,多数企业都将在2020年前后推出高度自动驾驶的车辆,但在未来的发展中,到底谁能跑赢还是个未知。
作为一项全新的技术,还不具备统一的行业标准,这也影响着自动驾驶技术能否进入商业化应用;而自动驾驶的应用将会改变人们的驾驶习惯和需求,现行的法律法规已然不能适应,还需做相应调整。当下自动驾驶技术的竞争,也成为一场行业标准制定上的竞争。
在制定行业标准方面,各个国家和企业都想抢先一步。此前,谷歌母公司Alphabet、福特汽车、沃尔沃汽车、打车服务公司Uber及Lfyt共同宣布,正在形成联盟,以推动美国联邦政府的政策出台,帮助无人驾驶汽车走向市场。日本和欧盟将联合制定全球统一的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标准,联合国已经设立了一个专家组负责编制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标准,这一标准中提到自动驾驶汽车(或是自动驾驶模式)只能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一旦发生事故,必须有一名车上的司机承担责任。据报道,这一标准可能会在2018年投入使用,日本欧盟也将督促美国采用这一标准和政策。中国的标准化制定工作也启动较早,中国汽车工程协会理事长付于武介绍,工信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开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已基本完成,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专门就智能网联的标准化问题成立了分标委,预计今年就会有部分标准出台。
就目前情况来看,各国及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试验及随后的大规模推广还存在着各种障碍。如美国加州明确表明自动驾驶汽车行驶时持有驾照的人类驾驶员必须坐在前排座位上,这让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遇到了难题。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书福和人大代表百度公司CEO李彦宏不约而同地谏言“加快自动驾驶立法”。不过,在付于武看来,目前阶段,自动驾驶的实际应用还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考虑立法还不太现实。对于自动驾驶,当前的重点应该是关注技术层面的工作,在建立起方方面面的技术标准后,循序渐进地往前走。
近段时间,不时有无人驾驶车真实道路测试完成的捷报传来,自动驾驶已从概念逐步走向现实。面对国外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进阶,中国企业也在不断进行突破。
自动驾驶不宜操之过急
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论坛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商会理事长苏晖对于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表示:“我觉得航天飞机可以搞,但汽车搞自动驾驶意义不大,应该叫高度智能驾驶。就是这个车的智能化技术、智能化配置非常高,还是需要人来操作。我觉得我要带着老伴、孩子,让我坐着自动驾驶车我绝对不会坐。我相信中国人这种传统观念非常多,不会拿着自己家人的生命去冒险。”
这样的言论,对于风头正盛的自动驾驶来说似乎有些消极。不过,考虑到最近特斯拉接二连三的事故,你也许就会对苏晖的观点有些认同了。5月7日,一辆开启了自动驾驶模式的特拉斯Moclels,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高速公路上,与一辆垂直方向开来的拖挂车相撞,车毁人亡。特斯拉的Au鄄toPilot自动驾驶系统,说到底还并非完全的自动驾驶系统,特斯拉CEO马斯克就表示了这项功能仍处于测试阶段,强烈建议司机还是要手握方向盘,以防万一。然而,这起事故中丧生的驾驶者显然是完全相信了这个Autopilot系统,而碰巧系统又出现了故障。
对于自动驾驶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应该允许企业“试错”,不过生命的代价还是过于惨重。其实,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大多数企业都还处于“驾驶辅助”功能应用的初级阶段,像特斯拉这样“心急”地将高度自动驾驶功能投入使用的还是少数,企业也应该从特斯拉的事故中吸取教训,不论是现在自动驾驶技术的稳定性还是道路交通环境,要实现完全自动驾驶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自动驾驶带给人们的应该是安全和舒适。对于安全,虽然研究表明自动驾驶能够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但不可避免还是会有事故发生,自动驾驶汽车事故责任该由谁来承担一直没有定论,虽然沃尔沃表态:如果处于自动驾驶状态的车辆发生事故,那么沃尔沃会承担全部责任。但需要注意的是,沃尔沃也说了没有向市区引入全自动驾驶汽车的打算。所以,面对复杂的城市交通状况,这样的安全责任不是那么好承担的。
再说舒适。苏晖总结他乘坐自动驾驶汽车的感受是“不舒服”,在加速、停车的时候都非常生硬,这应该是无人驾驶技术应该改进的方向。自动驾驶的实现不光是汽车的技术要发展,还需要一个完善的高度智能化的交通体系,而建成这样的体系也将会是个漫长的过程。也许将来汽车完全自动驾驶已经出现,但交通体系不够成熟,这样的车还是无用武之地。
反观当前的自动驾驶研究,中国的汽车企业在这一轮竞争中并不落后。但是要注意的是,我国在激光雷达、传感器等方面的技术与国际水平仍有很大差距,有些甚至处于空白阶段。就像付于武所说,自动驾驶要分步骤进行,中国企业要静下心来,在基础领域实现突破。所以,我们在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上,要脚踏实地地推进,不要操之过急,切不可为了领先而变得盲目。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