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推广突破口在于营运车辆 加快充电设施(2)

深圳市陆港新能源物流车辆应用推广中心主任谢海明反映,购置新能源物流车需办理营运证、道路运输许可证和“一车一司机”备案,手续繁琐,给企业增

深圳市陆港新能源物流车辆应用推广中心主任谢海明反映,购置新能源物流车需办理营运证、道路运输许可证和“一车一司机”备案,手续繁琐,给企业增加运营成本,建议简化办证手续。他还提出,由于纯电动物流车前期购车成本较高,大部分物流企业采取租赁方式,但此举并不符合《道路运输条例》相关规定。因此他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对新能源物流车辆租赁运营予以合法化。

对于现有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数量及布局情况,与会专家均表示需加大投建力度,建议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可通过开放高架桥桥下空间建桩来缓解电动物流车的充电问题。

充电设施

统一标准规范 加快建设

充电基础设施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是电动汽车规模性推广的基本保障。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共建成充电桩超16万个。然而,在现阶段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存在规划布局不合理、充电接口不统一、运营模式单一、缺乏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收费标准不一及责任主体不明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电动汽车的规模化推广。

对于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与会专家经过探讨基本达成共识:对于一个新兴产业,不应按照传统燃油车加油体系来要求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技术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意味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充电体系的建设会和原有的燃油车加油体系存在差距,因此不宜拿燃油车加油的便捷性来要求当前的电动汽车。

到2020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将达到500万辆的规模。与会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充电设施建设应提前纳入到城市以及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去,不能以当前的利益与技术来判断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声音

支持新能源公交可持续发展

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余钢

新能源汽车在公交领域的推广速度和规模远高于其它领域,各地城市新能源公交比重也越来越大。深圳是新能源公交推广的代表性城市,即将实现公交领域全面电动化。随着新能源公交规模的扩大,新能源公交可持续发展这一命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新能源公交作为新事物,技术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整车制造方面,应充分考虑公交运营需求,在车辆轻量化、续航里程、能源补给效率、动力电池寿命等方面下功夫,鼓励多种技术并行,鼓励前沿技术试验,改变目前技术进展缓慢、存在技术壁垒的状况。

充电站配套建设方面,期盼统一充电站建设技术标准和要求;规范充电设施和充电技术;尊重主流技术发展,引导集中公共充电设施快充技术,提高充电设施使用效率。

同时,还应通过发展政策、补贴政策、行政措施等方式引导市场建立竞争机制,让新能源公交企业具有市场话语权和选择权,形成适度需方主导的新能源公交市场。

对于公交企业而言,推广新能源公交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公交企业利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先行先试的优势,在公交场站综合开发、充电网络商业化运营、动力电池梯级利用等领域延伸发展,形成自我造血机制,降低企业对财政补贴的依赖。

FCV方兴未艾需迎头赶上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 张存满

当前,纯电动汽车产业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而作为另一种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FCV)的发展明显滞后。实际上,FCV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不仅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排放清洁和使用便利性好等优势,而且氢气丰富的多样化来源更为其描绘了美好蓝图。

根据国际FCV发展路线图,2025年FCV将全面进入商业化时代。在此期间,FCV的发展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大幅降低制造成本;二是大力推动氢基础设施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