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推广新能源汽车 政策及模式各有千秋(2)
【专家建言】
成为第一也要学习
7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2万辆。加上上半年产销量,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接近10万辆。“照这个势头发展,我国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世界第一应该不成问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王贺武表示。但是,王贺武同时强调,我国现在只能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上距离领先还有很大距离。
汽车大国但不是汽车强国的尴尬同样发生在新能源汽车身上。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很大程度依靠外资技术。尤其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电池方面,国内能给整车厂配套的电池生产商不足十家,而且产量比较小。今年上市的长安逸动EV截止到目前只销售200辆,就是因为电池供应商供货不足,让长安颇为头痛。“有些技术可以通过购买、合资等方式获得,有些技术必须坚持自主研发。”王贺武说。现在,一些外资零部件供应商已经能够提供插电式混合动力的整套方案,尽管售价不菲,但是能够马上配套。是不是能够依靠泊来技术,王贺武表示还是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最有保障。目前很多自主车企已经意识到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都在研发混动技术,避免产业空心化。“世界第一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学习,其实成为第一之后,更应该放眼世界,参考世界上的成功经验,吸取教训少走弯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候福深向记者表示。他认为,我国目前在很多领域都很重视参考国外经验,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同样应该如此。在新能源汽车的大格局上,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我国很有借鉴参考意义。
候福深特别提到,目前欧美比较重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同时发展。针对两种车型的特点找到相应的市场,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适合普通消费者作为家庭用车使用,纯电动汽车更适合作为短途通勤和分时租赁使用。“这些应用领域和市场定位的选择,我国都可以借鉴。另外,随着丰田燃料电池汽车的量产,燃料电池汽车又成为研发的焦点,这些都值得我们重视。”候福深最后说。
【一家之言】
世界很大,应该看看
一位教师的辞职信因为写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火遍了网络。其实,对新能源汽车而言,外面的世界同样很大很精彩。近两年,尤其是从2014年新能源汽车进入私人消费市场之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一路高歌猛进,新能源汽车很热,大家都很忙,忙碌之余我们也应该看看国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其实,国际新能源汽车上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例如美国的纯电动汽车销售比较好,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通过市场手段凸显纯电动汽车的优势。如宝马i3在美国销售电动版和增程版,开始消费者普遍选择增程版,在使用中发现增程版i3的纯电续驶里程完全满足需求,后来电动版逐渐成为主流,现在电动版i3销量已经完全压倒增程版。反观中国部分城市,只提供纯电动车型,拒绝插混和增程产品,尽管磨破嘴皮告诉消费者纯电动车型完全满足使用要求,但是消费者仍旧不买账。
另一个原因是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纯电动汽车拥有明星产品,基础设施普及程度高。在美国纯电动汽车市场上,日产聆风和特斯拉名列前茅,销售榜上遥遥领先。日产利用4S店资源,建设快充设施,弥补车型续驶里程上的短板。特斯拉则建立遍布全美的超级充电站,解决消费者长途出行的需求。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上,现在还很难看出哪一款产品能够独领风骚,北汽新能源在今年上半年纯电车型销售第一,仅领先第二名2000辆车,差距尚不明显。
再看欧洲新能源汽车发展,我们发现德法两个大国将纯电动车型作为短途交通工具,个人市场主打插混产品,明确产品定位非常值得我国自主车企借鉴。
再看看我们近邻的日本。日本主流车企还是一如既往钟情于混动,虽然混动不能纳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行列,但从目前趋势看,越来越多的自主车企意识到混合动力技术的重要性,奇瑞、广汽、吉利、江淮等都投身混动技术的研发。混合动力技术确实是过渡技术,但是过渡期是多少年,谁也说不清楚。这期间车企不能无所作为坐等终极技术。当自主车企现在开始意识到混动技术的重要性时,我们距离日本车企中诸多的混动高手,已经差得太远了。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向往,中国人丝毫不比外国人差。当我们仰望星空的同时,还要脚踏实地。不出意外的话,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必将世界第一。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个数字背后,有多少人是主动选择新能源汽车?有多少人是冲着车牌购买新能源汽车?有多少人是因为传统车限号选择新能源汽车?当把这一切看清楚后,我们发热的头脑可能会冷静下来。
国际主流新能源汽车车型比拼
2014年全球市场共销售35.35万辆电动汽车,同比增长56.78%。其中,电动乘用车32.39万辆,占比91.61%;电动客车及电动专用车29658辆,占比8.39%。电动汽车的销量一路高歌猛进,市场接受度也在逐步提高,记者选取了2014年销量最好的几款车型,进行简单介绍,让大家了解下目前主流新能源车型大致情况。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