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城 汽车创新生态将在这里生根

只有创新的生态才能决定产业的未来,而创新港的目标就是要搭建这样一个链接一切创新资源的平台。正如徐健所言:“汽车行业并不缺乏创新和创业的基因,而是缺乏一个跨界融合创新的平台与生态。”如今,这个平台来了,这个生态开启了。

  

——上海汽车城领导谈汽车创新港

  汽车行业需要什么样的创新?我们如何适应汽车社会带来的变化?未来用户对汽车又有什么样的期待?这是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国际汽车城科技创新港(以下简称“创新港”)开园仪式上,上海国际汽车城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徐健抛出的三个问题。但在目前的汽车产业形态下,似乎没人能给出准确答案,因为创新创业的浪潮正在重构整个汽车价值链,任何模式或产品都不可能是永恒的。

  只有创新的生态才能决定产业的未来,而创新港的目标就是要搭建这样一个链接一切创新资源的平台。正如徐健所言:“汽车行业并不缺乏创新和创业的基因,而是缺乏一个跨界融合创新的平台与生态。”如今,这个平台来了,这个生态开启了。

  ■筑巢引凤 拥抱汽车创业者

  其实,2012年建设之初,创新港的名字叫“研发科技港”,建设初衷是打造一个新技术研发平台。“然而,这三年来,汽车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汽车制造企业和科技公司、互联网企业结合得更加紧密,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或商业模式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由此拉低了创新创业的门槛。所以,不管是大公司,还是中小型企业都争先加入汽车创业的生态链中。”徐健如此解释创新港的更名,“这些变化让我们意识到,汽车与互联网等行业的边界已经被打破,研发科技港不能局限于研发领域,应该聚焦不同领域的合作与融合。”

  在众多创新创业者涌现的当下,创新港不再仅仅是一个物理上的空间,它将承担连接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求、汽车人才与IT人才、工程师与用户、科研资源与创业创新之间的功能。徐健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连接,把各种资源和力量汇聚在一起,让知识流动、科技汇聚,让人才交流、创意涌现。”

  据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荣文伟介绍,目前创新港已经汇集了蔚来汽车、上汽阿里、欧菲智能车联、保时捷工程、宾尼法利纳、Auto Space等数十家整车、零部件或相关企业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汽技术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权威机构与高校,此外百度、阿里、腾讯(BAT)等互联网公司也成为了创新港成员。

  同时,徐健指出,除了BAT这些互联网巨头,很多中小型互联网或科技公司逐渐成为这场跨界融合的中坚力量。“但有个现实问题是,可能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小有名气,但放在汽车行业里来看,仍属于小公司,这部分企业对一个良好孵化环境的需求更为迫切。”徐健说,“未来,创新港将结合重点产业项目,降低门槛,接纳更多的创业者。”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创建汽车创新生态

  据了解,上海嘉定区的创新是依托汽车产业的创新,位于嘉定区的创新港也将充分利用这一地域优势扩展汽车生态的概念。“只要在智能汽车、跨界汽车等相关范畴内的创新项目,嘉定区都会拿出真金白银进行专项扶持,创新港也将竭力为企业提供注册、财务、法律等方面的服务。”据悉,为了吸引创新创业人才,创新港还联合万科建设了创新港人才公寓。

  徐健同时强调,与其他汽车创业园相比,创新港不会去拼税收和政策上的优惠力度,拼的是产业集聚、人才交流以及资源共享的优势。据了解,目前创新港已经与同济大学、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快速成型加工车间等机构达成了协议,入驻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质研发资源。未来,随着智能汽车产业化的推进,创新港还将和中汽中心等专业机构合作,共同打造专门基于智能汽车的研发平台和开发工具,这将大大缩短企业的研发时间,降低开发成本,为其提供最大的硬件支持。

  据介绍,由上海市经信委授予的“上海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智能网联汽车”也宣布落户创新港。荣文伟透露,到今年年底,部分智能网联汽车就将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和汽车博览公园运营,这些项目外资和中国品牌都有参与,试验的场景包括绿波带通行、弯道危险预警、闯红灯预警、后方紧急车辆避让、行人与非机动车预警等。荣文伟介绍:“2016年,研发的智能汽车将实现真正上路运行,2017年,运行范围将覆盖整个汽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