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秦:新能源汽车的推动者 路线之争的靶子

凭借着稳超6万辆的产销量、300%的年增长,以及关注度的爆炸性增长,2014年当之无愧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商业化的元年。

    凭借着稳超6万辆的产销量、300%的年增长,以及关注度的爆炸性增长,2014年当之无愧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商业化的元年。而有一款车上市于元年之始,并且在一年里都牢牢占据了新能源汽车的头条位置,可以说,它的成长历程就是新能源汽车元年的写照,它就是比亚迪秦。

比亚迪秦:新能源汽车的推动者 路线之争的靶子

  目录之痛

  2013年12月17日,比亚迪全新双模混合动力车型“秦”在北京正式上市。比亚迪“秦”共推出了尊贵版、旗舰版2款车型,售价分别为18.98万元和20.98万元,并且还可以享受国家和地方的新能源补贴,在深圳等地区,售价可低至11.98万。

比亚迪秦:新能源汽车的推动者 路线之争的靶子

  虽然比亚迪秦选择了在北京举行上市仪式,但北京似乎不太给比亚迪面子。在随后出台的《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和产品目录》 中并没有出现秦的身影,北京市相关部门还放出话来,目录将只接受纯电动车。随后在北京市的各个新能源摇号QQ群里,问得最多的就是“秦什么时候能进目录”,每次国家表示要破除地方主义,都能引发群里的一阵欢呼雀跃。但是一年过去了,部委领导表态了好多次,北京市依然我行我素,QQ群里对秦的期待也逐渐销声匿迹了。

  上市热销与产能瓶颈

  比亚迪秦在北京遭遇了强大的阻力,但这并不妨碍它在全国其他地区掀起插电混动的狂潮。12月20日比亚迪在自己的电商平台上放出100台秦进行预售,竟然有4155人同时抢购,全部100台车在抢购开始的第2秒就被抢光了。在上市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秦在市场上都是一车难求,预定之后得等上3个月才能提到车。

  比亚迪秦在上市之前就已经收获了2000多个订单;到2014年2月份,订单量上升到4000多;5月份,订单量已经超过了800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亚迪秦的实际销量在2014年1月仅有673台,并且直到5月份月销量才破千,达到1008台。订单量和销量之间的巨大落差说明秦在产能上遇到了瓶颈。

  比亚迪在新能源客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储能电站等新能源领域全面开花,这每一项业务都是以比亚迪自己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为基础的,而电池的产能已经远远跟不上比亚迪新能源业务的发展了。为了扩大电池产能,比亚迪在港股融资42亿港元(折合人民币33.8亿元),用于投资建设新厂。新建的6.5GWH电池工厂一期工程于9月份投产,秦的销量也在同月达到了1700台的新高。

  12月30日,比亚迪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在深圳落成。在基地建成后,比亚迪将实现年产10个Gwh的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可以满足25000台大巴车、60万台插电式混合动力家用轿车的动力电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