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有望持续到年底 车企抢坐全额补贴“末班车”

谁也没想到,进入11月,各种红利扑面而来。先是第四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正式发布,中植汽车14款新能源客车入选,又是三元锂电池解禁,再加上新能源车号牌发放,各项政策一股脑儿袭来,让各家车企重燃希望。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有望持续到年底 车企抢坐全额补贴“末班车”

图片来源:中植汽车官网

“我们在车间加紧生产,每天都加班到晚上一两点,就连我这个总裁一样都得加班!”中植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植汽车”)总裁解国林刚接起电话,就急匆匆地对《中国汽车报》记者说,最近他忙得不可开交。电话里轰隆作响的机器声大到几乎盖过了他说话的声音。

临近年末的这两个月,解国林的工作可真是够紧张的。一直到10月,本该年初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依然不明朗。坊间有多种版本的说法流传,有的称,补贴新政12月中旬出台,补贴退坡力度大,地补取消,国补下调50%以上,还将提高准入门槛。

谁也没想到,进入11月,各种红利扑面而来。先是第四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正式发布,中植汽车14款新能源客车入选,又是三元锂电池解禁,再加上新能源车号牌发放,各项政策一股脑儿袭来,让各家车企重燃希望。基于新能源全额补贴持续到年底的猜想,和年底前的大波红利,驱动各家车企加大生产,马力全开,趁着年底前的有限时间,多生产多销售,希望能赶上全额补贴的末班车,给企业挣回个不错的业绩。

解国林说:“为赶这趟末班车,我们可是忙坏了。起码得给用户留下一周时间上牌照,所以本月22日,最晚23日必须交付。这不,前两天刚发了3000辆车,这还有2000辆的订单任务!”

■加班!车企都在加班!

不止是中植汽车,国内绝大多数具备新能源客车生产资质的企业都是如此。

12月12日,刚拿到2015年20.36亿元新能源补贴款的中通客车,也在加紧生产。“目前,订单任务已全部排满,年底主要的工作就是生产,年底前客车销售要突破18000辆。”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文化部部长李笃生对记者说,“2016年需要提车的订单我们已不再接了,生产压力太大。”

据李笃生介绍,目前,中通客车正在加班加点生产新能源客车。近三个月来,中通的新能源客车销量与去年相比实现稳步增长,预计全年销售新能源客车1.4万辆(去年销售1.07万辆)。“与去年相比,今年第四季度仍是产销高峰,也是全年的高潮。”他强调说。

记者联系到上海联孚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韩新江时,他正在出差途中。他表示,目前,联孚集团的新能源客车正在按饱和产能生产,车间的两条生产线全开,而且争取在本月22日、23日之前完成800辆新能源客车的生产任务。

福田欧辉客车事业部副总经理、国内营销公司总经理刘国强,看到目前公司生产新能源客车的情况比较欣慰,一扫前10个月来心头的阴霾。他告诉记者,由于今年前期新能源补贴政策不明朗,企业在生产上有所调整,如今正在加紧生产。到今年年底,新能源客车的订单量是6400余辆,这也将是今年的生产总量,目前已交付3000余辆,还有3400余辆正在位于北京、广东的两大工厂突击生产。

还有的车企新能源部门负责人,连接受记者采访都顾不上。记者就此联系国内某大型客车企业时,该企业品牌部负责人表示,要抓住年底前最后的机会,加班加点生产新能源客车,周六日也不休息,连职能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也推掉了原本计划参加的几个大型新能源汽车论坛。“一切以生产为主!”他说。

不仅记者了解的情况是这样,从统计数据上看就更为明显。数据显示,继10月产量大幅下降之后,11月新能源客车销量出现同比、环比的双重增长。根据工信部统计,11月国内纯电动客车共计生产2.4万辆,比去年同期的1.9万辆增长28%,环比今年10月增长265%;1~10月累计生产8.01万辆,同比增长32%。这与此前10个月中的7月和10月同比降幅超过40%形成明显反差。

可见,新能源客车企业为赶上全额补贴的末班车,又一次掀起了生产热潮,在年底抓紧生产,多产出一辆,就能多一些资金回笼。

■瞅准全额补贴再拼一回

各家企业抓紧一切时间全力生产,原因是什么?不难看出,年底前新能源汽车全额补贴的巨大驱动当为主要原因。

一方面,全额补贴将延续到年底,新的补贴政策出台后,额度将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客车企业意识到要抓住现有政策机会,能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

按照现有的新能源补贴政策,一辆8~10米的纯电动客车最高可以拿到40万元补贴;6~8米纯电动客车最高可拿到25万元补贴;10米以上纯电动客车最高可拿50万元补贴。而且,这只是国补,还不包括很多地方按照1:1配套的地补。而到了2017年,这些补贴有可能下降50%,这个说法基本上得到业内多数企业的认可。

中植航电动汽车南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政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今年的补贴额度,明年如果补贴下降50%以上,那么一辆6~8米的纯电动客车最高只可以拿到9万元的补贴,8~10米的纯电动客车最高只能拿到20万元补贴,而10米以上的纯电动客车最多拿到23万元补贴,因为有传言说23万元封顶。也有别的诸多说法,但总的来说23万元封顶,是行业内大多数人士的说法。

对此,黄政武表示,纯电动车最具技术含量和最耗费成本的就是电池、电机和电控,这三样的成本最高,如果补贴低、成本高,生产利润所剩无几。企业为追求利润,利润高的“一窝蜂”上,利润低的淡出市场。8米以上的新能源客车由于利润大幅降低,企业将很快退出此类市场,转向6~8米纯电动客车或更小型的新能源客车。

另一方面,2015年新能源车辆补贴款已发放,企业压力减轻,资金回笼,有更多的经济能力加紧生产。

中通客车20.36亿元新能源补贴款已到账,将改善企业的现金流,减少融资成本,对经营业绩产生积极作用。此外,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襄阳市地方补贴已到位,虽然新能源汽车生产总量与去年相比有一定的下滑,但新能源旅行车目前产销形势非常好,公司正在加紧生产。

即便如此,解国林仍坦言道,今年,中植汽车投资新能源客车的研发、生产资金已累计达到20亿元,若能赶上年末全额补贴的末班车,最多能够与投入持平。

■理解和信念的支撑

受新能源骗补事件以及补贴政策迟迟未能出台的影响,虽然新能源客车产销量一度明显下滑,但包括中通客车在内的多家客车企业,却一直在坚持新能源客车的生产和销售,脚步并未停歇。这背后是什么支撑着他们?那就是客车企业对国家政策的充分理解和对新能源汽车事业发展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