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说:特斯拉面临困境 也许是一开始就错了
马斯克和乔布斯真的太像了。一样的严苛、对产品细节吹毛求疵、强大的执行力和控制欲。但是,马斯克真能接过老乔的衣钵,成为硅谷下一个标志性符号?
马斯克唯一欠缺的,也许就是老乔曾被一手创立的公司驱逐十年,遂学会将他身上的能量内敛,慢慢地散发出来,影响他身边每一个人。因为,没有一个创新是一蹴而就的。
2014年4月,特斯拉中国区总经理郑顺景离职;8个月以后,代替郑顺景的吴碧轩也从特斯拉离职;金俊则是特斯拉中国近期离职的第三位高管。月销量120台,还是在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马斯克是绝对不会容忍这样的情况。管理层动荡,裁员,股价下跌,这一系列利空消息让特斯拉的神奇不在。
惨淡业绩似乎不该出现这个被打上“科技范儿”标签的公司, 2013年到2014年,特斯拉概念被广为追捧,这家只有一座工厂、只卖一种车型,年销量仅3.5万的公司市值竟高达220亿美元。
从市场营销层面讲,特斯拉像苹果一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神话。从最初的对飚宝马汽车的宣传文案在微信朋友圈泛滥,到4月中国交车仪式上的大佬云集,之后与专车等各种品牌联动,仿佛只要沾上特斯拉的仙气,就能立地成佛。2月11日的另外一则消息更传递出几分讽刺意味,万能WiFi创始人陈大年发内部邮件声称,公司入职4个月以上的员工每人送一辆特斯拉。这个做法无疑是借助特斯拉的名头来实现公司层面的营销。
看来,借助互联网、电动汽车的概念,特斯拉被打造成一个被过度解读和神话的符号,而其背后的产品和服务体系都无法支持这个越吹越大的泡沫。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希望其国际化拓展能尽快创造“健康的现金流”,显然无视中国的矛盾现状。北京上海的牌照限制,其他城市的基础设施充电桩配置不够,同时特斯拉吸引了一群“屌丝”的关注,但这些人并不能承受特斯拉高昂的售价。
问题一,充电问题需要多少资源才能解决?
对于电动车充电来说,充电桩本身就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东西。相对于普通的插座,充电桩投资巨大,特别是高速充电桩,动辄几十万、上百万。而一个充电站除了有充电桩,还需要占地和各种设备,总价更是高得惊人。一个充电桩可以满足一个小区的普通插座充电,而且目前在业界有公司开发出来手机 APP 控制的电动车充电装置。高价的充电桩有没有必要发展就是问题。
充电桩还有一个问题是标准问题。根据 2011 年制定的国家标准 GB/T 20234,充电桩国标接口分为直流接口和交流接口两种。目前,大部分充电桩生产企业主推直流接口,只有比亚迪主推交流接口。国标对电动汽车和充电设备的通信协议有规定,但是一些地方和企业会在国标上增加一些自己的要求。譬如有的企业充电,会先用脉冲电流测试,然后再直流横流。因为企业总想保护自己的利益,最后博弈的后果就是各个公司都生产适配自己电动汽车的充电桩。
在特斯拉入华后,充电问题也让其头痛不已。因为特斯拉执行的是美国标准,美国标准和中国标准连接口都不一样,不能互相兼容。而特斯拉又不能专门做适合中国标准的车型。
问题二,产品使用逻辑真正理厘清了?
高速路上充电的荒谬。在中国,市内短途纯电,长途用插电更为适合,因为在长途高速的工况下,电动车的效率反而是最低的,电动车相比燃油车,最大的优势是市内走走停停的路况,高速下电动车所需的功率会极具上升,续航里程大大降低。而普通燃油车在高速路况下反而省油。
特斯拉官网就对不同时速下不同功率有描述,提醒用户高速行驶时注意电量,避免拖车的悲剧。纯电动车本来跑长途就有里程焦虑,因为电量数字是个估计值,你不知道能不能跑到下一个充电桩,要留足余量,这就造成充电频繁。而电动车充电时间又太长,即使是京沪高速这个所谓 30 分钟充满,跑 100 公里等30 分钟,也是无法忍受的(相当于跑 1 个小时停半个小时),而且这还是不排队的情况,只有排队,哪怕前面只有一辆车就得多等 30 分钟,如果有三五辆,那就……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