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政策愈发密集 搞新能源车要低头干也要抬头看(2)
“一方面,我们需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另一方面,我们要发展更多的充电桩,让消费者不用担心开电动车会搁到半路上,消费者才会购买。”田金明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永伟说,缩短充电时间、降低电池重量、增加奔跑路程,是摆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面前的三大技术难题。
10月12日,郑州市政府公布了《郑州市稳增长保态势近期重点事项落实工作方案》,准备在10个方面“放大招”,其中,“双电”策略尤为具体:2015年准备在全市建设大中型充换电站4座,各类充电桩800个以上;在城市投资近16亿元建设配电网。
根据省工信委装备处制定的产业发展规划,到2017年,全省建成大型充换电站15座,移动充换电站(车)80座,公交车充电桩1000个,小汽车充电桩6000个。
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程度不高
10月23日,在驻马店举行的中部新能源汽车博览会暨高峰论坛上,驻马店小伙高明面对一款由河南某公司制造的电动轿车时兴奋不已,价格总共下来7万多元。但问到牌照问题时,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只能上驻马店市政府认可的地方牌照。
高明又问了一句:“开车到周口、信阳等其他城市会不会被扣下?”
这名工作人员含糊地说,“应该不会吧,各地都出台有对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都在鼓励发展。”
这样的回答,显然不能让高明满意。为此,他又连续问了好几家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商,得到的答案几乎一样,都在本市认可。
除了牌照问题,充电桩少、车辆性能欠佳、奔跑里程短等问题,都是目前电动轿车不能大批量、规模化发展的棘手问题。
就河南来说,目前普及最多的是低速车和专用车,而电动轿车方面的规模化仍然没有大的改观。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表示,新能源汽车到最后都是规模取胜,有些老板卖了几辆车后就宣布自己赚钱了,这种发展思路是畸形的。“仅卖几辆车根本不可能会赚到钱。”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赵永伟也认为,只有规模化提高到一定程度,才能提高性价比,不然,永远处在低级阶段。
借资本力量壮大靠创新争取突破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张永龙表示,河南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及配套服务商要学会利用资本市场的优势,来发展自己的企业。
张永龙举例说,在南方、东部沿海地区几乎每位企业管理者、投资人都在谈论新三板,并积极筹划,然而这些企业的年营业额大部分不足2亿元。
“河南大部分搞新能源汽车的老板,只埋头于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这在现在这个资本驱动的时代是要吃亏的。”张永龙说,别人的企业借助资本的力量已经跑出千里万里了,而我们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
与此同时,众多业内人士关心盈利模式的创新和突破。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秘书长朱孔源说,目前,中国的汽车交易市场还没有卖电动汽车的,希望河南能填补这一块业务的空白。
对此,田金明告诉记者,银泰汽车也在探讨新的盈利模式,比如说现在正在开发租车模式。“在一个城市里,消费者不用购买电动汽车,只需租赁就可以了。”
新乡市新能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营销经理李兴峰说,充电桩目前几千元一个,但是,未来可能会免费送。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