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扬: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能过剩辨析

对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在当前高增长的情况下,比照一般稳定市场产品,来要求产能利用率,肯定是错误的。

动力电池

习近平主席在会见马克龙和冯德莱恩时说,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不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习主席的谈话,有力地回击了某些西方政客关于“中国产能过剩”的谬论。

关于“产能过剩”,不仅某些西方政客在说,国内部分媒体和专家也一直讲这个问题。对此笔者一直不甚认同,现就此做一些分析。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有一定程度的冗余,或者说产能过剩,是常态。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因为产品在市场的销售是不均衡的,所以企业的生产也是不均衡的。新老产品是不均衡的,季度之间是不均衡的,同一型号产品,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是不均衡的。所以必然有冗余。二是因为汽车是复杂产品,生产线有较强的专用性。尽管企业在追求同一条生产线可以生产多种产品,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但并不能做到所有产品在所有生产线上都能生产。所以生产线不饱满是常态,如果一种产品满产满销,企业就会新建生产线,继续扩大市场份额。三是竞争的需要。企业不会因为市场已经饱和,或者别家企业已经产能过剩,而不去开发更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市场竞争的本质,就是不断有新产品取代老产品,用户有越来越好的产品使用,社会也因此技术进步。

现在我国实施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论国有、民营还是外资企业,都是投资者责任自负。地方政府过度补贴,对于产能建设会有一定程度的干扰,但众多企业在同一段时间向同一个方向投资失误,是不可能发生的。

二、产能应该有多大比例的冗余?在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有很大程度的不同。不知道教科书上怎么说,以笔者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对于市场年度增长率5~10%的产品,应该有10~20%产能冗余。另外还有一定幅度的波动,所以产能利用率在60~80%都是正常的。对于年度市场增长率30%甚至更多的产品,产能冗余度要大得多得多。因此,对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在当前高增长的情况下,比照一般稳定市场产品,来要求产能利用率,肯定是错误的。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全行业的辛勤努力,也有全国一盘棋的体制优势,也有全国人民支持创新产业发展的作用。绝不是因为政府补贴。对于新技术创新政府有补贴,对于新能源汽车有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这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中国的幅度并不大于发达国家。美国政府对于新技术创新一直有巨额补贴,笔者曾羡慕不已。是美国政府方针来回变,严重影响了美国汽车产业的转型,这不能怪中国。对于中国有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有人说是因为偷技术,那是瞎扯淡;有人说是因为产能过剩,那也不得要领,这完全不讲市场经济规律;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说因为中国效率高,这还比较接近于事实。

四、当前行业竞争激烈,“卷”,主要原因是行业转型较快条件下,市场行为的结果。不要责怪企业家,也不是政府能人为控制的。设想当年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的转型,功能手机生产厂家几乎全军覆没。而如今传统汽车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转型,也会有不少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出局。激烈的市场竞争还将继续。如果产业技术进步没有因此被打断,如果用户有越来越好用的产品,如果产业转型有利于全社会绿色转型,我们就只能“痛并快乐着”,努力去适应产业和社会转型。

五、用行政审批的办法来控制产能,是很难做好的。举一个例子,本世纪初,在我国钢铁产能达到3亿吨的时候,就有专家认为产能过剩,有关部门也采取了控制措施,但收效甚微,一直到钢铁产能达到13亿吨时,才在市场的力量下停了下来。关于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产能,近两年来,企业已经大幅放慢了扩张的速度。这主要是市场的主动行为,并不是政府管控的结果。

政府管控产能建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管控的原则是什么。是追求效率,还是追求公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产业政策的原则是牺牲公平、追求效率。因为“发展是硬道理”。现在我们要的是高质量发展,还要不要继续牺牲公平,追求效率?笔者认为,政府管理应该向节能环保减碳转换,制定新标准,在新标准下让企业公平竞争,而不是政府具体审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