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扬:海外是中国动力电池产业下一个主战场

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已经很明显。而国际市场是中外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竞争的主战场。

动力电池

最近有两则消息,值得业界认真关注:

其一,韩国LG新能源7月30日宣布,近日,公司新承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供应合同,价值43亿美元,为期三年。合同期可延长至7年,并可以扩大供货份额。这则消息值得业界注意的有以下三点:一是韩国LG新能源是世界排名前列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是我国动力电池的主要竞争对手。二是该企业在三元锂离子电池方面,一直处于世界第一梯队,而在磷酸铁锂电池方面落后于我国头部企业。这一则消息说明,该企业已掌握了先进的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技术。三是这次宣布的合同金额,接近其2024年营业额的1/4,如果合同顺利实施,该企业在世界范围的竞争力将明显加强。一句话,在国际地缘政治形势相对不利的情况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磷酸铁锂优势正在失去。

其二,韩国LG新能源与同样世界排名前列的生产动力电池的日本松下能源公司,于2024年5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联合设立专注于锂离子电池的专利池(以下简称郁金香联盟),郁金香联盟号称拥有前述两家公司的1500个专利族,5000余项专利。今年上半年,郁金香联盟向我国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欣旺达与另一家生产消费电子为主的锂电池生产企业发起专利诉讼。今年5月和7月,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两次裁定欣旺达等公司败诉,法院要求停止销售、召回产品并赔偿专利补偿金。这一则消息值得关注的也有三点:一是郁金香联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专注于锂离子电池的专利联盟。二是该联盟目的非常明显,就是遏制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为LG新能源和松下能源公司在国际市场上争取更有利的发展条件。三是在动力电池领域,专利博弈的主战场将在国际市场。

对于以上两则消息,笔者的看法是:

一、国际市场是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下一个主战场。

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存在内卷式竞争等问题,但是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具有最强的竞争力。汽车产品动力新能源化已成为国际发展大趋势,不可逆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产业,可以保持技术先进、创新速度快、成本较低的优势,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已经很明显。而国际市场是中外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竞争的主战场。

二、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需要组织起来,当前重点工作是反内卷和争取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

一是要加强行业自律,有效地遏制内卷式竞争。包括停止产能无序扩张,抵制低于成本销售的不正当行为。还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防止过度压成本,伤害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近两年,内卷式竞争已造成产业链创新被大幅压缩,急需休养生息。

二是加强知识产权建设。与落后追赶先进的阶段不同,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已进入创新引领阶段,知识产权问题已成为限制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主要短板。行业内部的知识产权乱象肯定会伤害长远发展,急需纠正,需要建立正常的有利于创新发展和新技术传播的知识产权生态。对外就需要联合起来,抵御国际大公司用知识产权问题限制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走出去。虽然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较晚,在初始专利方面不占优势,但目前中国已成为动力电池专利第一大国,在应用、装备等方面,在细分材料领域,在后发展的磷酸铁锂及钠电池等新型电池领域,也有自己足够的优势。

三是对外要加强国际交流,为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走出去创造条件。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市场体量大、技术先进、产业链全,积极走向国际市场,既有利于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国际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全球减碳目标的实现。

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强大的行业组织。要尽快完成动力电池行业组织从产业创新联盟向动力电池工业协会的过渡。

三、希望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认真研究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的国际竞争态势,制定相应政策,指导和支持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走出去。

政府部门支持动力电池产业加强基础研究和新型电池研究,提醒中国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不要满足于现阶段的竞争优势,要立足当下,放眼长远,无疑是正确的。政府部门提醒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防止技术过分外溢,伤害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国际市场正成为竞争主战场的现在,要更多放眼国际,指导和支持中国动力电池头部企业走出去。我们要防止自我封闭,这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也是体现全球命运共同体应有的国际担当。

ABEC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