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联会:2016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销3万增1.6倍(2)

16年电动车销量较高的是北汽E系列和江淮IEV,以及比亚迪E6,1-7月的销量在万台左右。本月我们拆分车型到更细一些的款式,体现了企业近两年的新能源新

16年电动车销量较高的是北汽E系列和江淮IEV,以及比亚迪E6,1-7月的销量在万台左右。本月我们拆分车型到更细一些的款式,体现了企业近两年的新能源新品的努力。

7月环比6月走强的电动车主要是北京市场的需求车型,比如北汽的绅宝X25\比亚迪的秦EV。而比亚迪E5\帝豪EV的表现也稍好于6月,但E6的销量已经进入下滑期。

近期A00级车月度销量的较高的是康迪系列电动车,吉利知豆\奇瑞的EQ也是这月继续走强销量。由于微型电动车的市场区域较广泛,因此增量潜力较大。比亚迪的秦EV的销量提升较慢,但比亚迪E5的表现较强。吉利帝豪电动车和长安逸动电动车也是两个自主品牌表现较好的轿车的电动化产品,目前的月销量也已到千台水平。

插电混动车型的7月环比表现平稳,因为比亚迪秦和广汽传祺、沃尔沃S60等主力车型在限购城市表现较强,但区域市场因素影响产销较大,偏高价的唐的增量相对放缓。插混的主力车型荣威550保持2300台以上水平,近期荣威E950的表现也是超强,810台也是荣威950的超高的月度销量,上海插混的市场优势仍是较明显。

2、新能源车的厂家投入

乘联会:2016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销3万增1.6倍

新能源车的各大集团的分布相对不均衡,总体看比亚迪相对突出,而吉利的5-7月销量恢复主力地位。

16年国企中的北汽、长安、江淮、奇瑞、上汽等在纯电动车的份额提升明显,但随着北京电动车的增量巨大,纯电动的市场格局逐步发生变化。

插电混动的上汽和广汽的份额在16年持续提升,比亚迪的插混的绝对垄断份额逐步缩小。

3、国产普混也进入新阶段

乘联会:2016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销3万增1.6倍

15年11月的卡罗拉和雷凌混动推出。这类普通混动产品不属于我们的新能源系列,但其在美国市场销量巨大,且技术复杂程度远高于纯电动,成本优势也明显。考虑到美国的普混市场远大于插混市场,中国的市场未来变化也是值得观察的。但2月的普锐斯退出也是很可惜的,毕竟是世界风向标。

16年丰田混动的总体销量在月均6300台水平,3-6月出现逐步减少的趋势。16年的卡罗拉混动表现较强,市场认可度很高,部分城市的购买仍需排队。7月的凯美瑞混动表现超强,中高级车混动化趋势日益明显。7月的雷凌销量回归2300台水平,感觉广汽丰田还有增量潜力。

三、充电桩市场发展应接地气

因新能源汽车而生的充电桩,近两年发展迅速。尤其是去年年底,四部委出台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用于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这对充电桩的发展打入强心剂。虽然没啥电动车,但先把桩建起来,筑巢引车的思路成为各地的特色,其发展模式未来很不确定,简单的筑巢引凤的提早布局容易形成不接地气的浪费。

新能源车发展严重不均衡

乘联会:2016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销3万增1.6倍

近两年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速度很快,新能源普及率从14年的0.1%快速上升到16年的0.7%,这也是很大的成就。但目前的国内新能源车的普及率形成巨大的差异,北京的新能源车销售从15年的1.5%占比上升到16年的6.2%。16年的新能源车市场启动后,全国各地新能源车普及就面临更大的不均衡性。广大非限购地区的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仅有0.1%,完全没有启动。

私人新能源车不用公共充电桩

我始终认为新能源车发展关键在于产品,而不是在于环境配套,不能简单认为新能源车发展不利是因为充电桩配套问题。我们的新能源的电动自行车发展既不靠补贴也不靠充电桩,迅速发展,关键在于产品的优势。目前的汽车充电桩建设在三四线城市不应操之过急。首先,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购买电动车主要看售价和使用成本的综合优势。而使用成本优势比使用便利性更重要。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目前还在第一辆车的普及阶段,对电动汽车的敏感度较低。其次,现在三四线城市的电动车以低速电动车为主,这些电动车使用铅酸蓄电池作为动力源,这种电池并不支持快速充电,充电桩的用途不大。而目前大街小巷遍布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也已经够用。第三,三四线城市的电动车主往往有独立的停车位甚至院落,用车场景只在市内,因此即使有公共充电桩,因为价格太高,使用效率也很低。第四,收取充电电费和服务费,把用户吓跑,充电桩在一线城市尚且盈利困难,更别说是三四线城市了。所以三四线城市的公共充电桩建设短时间内不容易推广。目前的中小城市建公共充电桩应该立足补电,不要太复杂。

概念太多的讲故事

现在搞新能源充电桩主要是跑马圈地的讲故事,占据有利资源位置,我建了,别人就没机会了,因此有钱的建布局,但实际的短期效果较差。类似目前的而买房等升值,不是新能源发展的创新服务之路。而占据资源的很多不靠创新,而是靠社会政策资源,因此充电桩布局很难有实际效果。而且讲故事的太多。例如充电桩业务潜在价值巨大,在未来的智慧城市、智能小区建设中将发挥重要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资源优化配置等作用,充电桩业务已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商业模式创新空间。但实际的效果估计在公交车等可能能有体现,社会充电桩讲故事的兑现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