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编者按】9月30日,由EVTank、海融网(hirohida.com)、电池网(itdcw.com)、伊维经济研究院、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等联合发布的2025年度电池新能源行业竞争力品牌榜单正式出炉。该竞争力榜单于ABEC 2014论坛上首次发布,现已连续发布12届。
“不惟一规模、不惟一产能、不惟一体制”是该榜单多年来坚持的重要评价原则。通过产能情况、产销数据、客户结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综合口碑、公司信用、产品品质、技术实力、经营机制、媒体披露等多维度指标构建全面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结合专家评定等定性指标最终筛选出各细分领域产业链十强企业名单。
2025年度的榜单,研究工作组主要对2025年以来中国国内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新能源乘用车及充电桩运营服务企业等八个细分领域,以及钠电池及固态电池两条新兴技术路线进行了研究与评定,目的主要是从多维度客观评价产业链企业的中长期核心竞争实力,通过数据分析和研究挖掘真正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为地方政府、投资机构、产业链企业、学术机构等筛选合作对象提供参考。
202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1、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1
企业简介:比亚迪(002594)成立于1995年2月,于2003年进军汽车业务。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的引领者,比亚迪拥有30多个工业园,在国内建立了深圳、长沙、西安、常州、合肥等多个生产基地,国内产能超500万辆/年,在泰国、匈牙利、巴西等海外市场在建、规划产能超80万辆/年。比亚迪旗下新能源品牌包括王朝系列、海洋系列、腾势、仰望、方程豹,覆盖了全系列汽车市场。2025年1-8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为282.6万辆,同比增长22%,继续稳居国产品牌销量第一。
上榜理由: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跑者之一,比亚迪通过深度垂直整合新能源车产业链,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电机、电控及车规级半导体等核心技术,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及成本把控能力。在产品布局方面,比亚迪不断完善品牌矩阵,实现从紧凑型轿车到SUV,从六万元至超百万元的全车型、全价格覆盖,全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技术积累方面,比亚迪在智能驾驶、三电系统、整车架构等核心领域均取得突破: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实现了多场景高阶功能落地;超级e平台兆瓦闪充技术实现了“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灵鸢车载无人机系统也获得了欧盟CE认证。在海外市场,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海外销量同比激增130%,产品已覆盖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取得新能源销量第一的成绩。在全球化布局方面,比亚迪泰国、巴西工厂已投产运行,匈牙利生产基地预计2025年底投产,本地化生产有助于公司规避贸易壁垒,快速响应本地市场需求。当前尽管比亚迪在国内销量增速暂时承压放缓,但是随着其海外市场拓展以及高端化进程加速,未来比亚迪将继续稳固其新能源汽车龙头地位。
2、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2
企业简介:长安汽车(000625)成立于1996年,在新能源领域布局较早,2009年推出国内首辆纯电汽车长安奔奔Mini EV,2017年成立新能源事业部,发布 “香格里拉计划”,宣布将投入1000亿元新能源汽车资金向新能源领域全面加速转型。目前长安汽车拥有深蓝、阿维塔、启源三大新能源品牌,2025年1-8月,长安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58.2万辆,同比增长58.4%。
上榜理由:长安汽车自新能源转型以来,不断丰富产品布局,公司纯电动及插电混动产品覆盖低、中、高端市场,技术也不断升级,最新推出的新蓝鲸动力方案可实现插混、增程可自由切换。公司不断完善产业布局,不仅掌握新能源“大三电”等核心技术,同时参股设立电池回收合资公司实现退役电池回收循环利用产业布局。公司稳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泰国、越南等海外基地投产,并计划在东南亚、中南美、中东非等市场投放多款新能源车型。在技术储备方面,公司过去十年累计投入超1100亿元研发费用,建成行业唯一的“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掌握超脑中央计算平台、以太环网通信等关键技术。在智能化方面,公司入股华为引望,发布智能品牌“诸葛智能”加速品牌智能化升级,整体竞争力在智能化加持下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3、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3
企业简介:赛力斯集团前身为2007年成立的重庆小康汽车,2012年小康汽车开始布局新能源,成立子品牌金康新能源,2019年小康与华为达成合作,根据协议,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展合作。2021年,公司与华为推出全新高端智慧汽车品牌AITO,并发布首款车型问界M5,2022年小康股份正式更名赛力斯(601127)。目前赛力斯旗下品牌包括AITO问界、东风小康、风光、瑞驰、蓝电,在重庆拥有三座汽车智慧工厂,现有产能45万辆/年,规划产能超130万辆/年。2025年1-8月,赛力斯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26万辆,同比下滑6.9%。
上榜理由:赛力斯自2014年成立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以来,持续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依托华为智能驾驶、云计算加持,在智能驾驶领域飞速发展,在多个领域实现了业内的领先水平。推动魔方技术平台、超级增程等技术落地,为后续产品迭代提供支撑。在产品形象方面,高端车型问界M8、M9热销,初步确立了高端品牌形象,品牌溢价能力较强。随着赛力斯和华为进一步深入合作,通过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推出技术性能和用户体验领先的产品,赛力斯有望巩固自身在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领先地位并继续拓展市场份额。但同时华为与奇瑞、北汽等车企合作扩大,可能稀释赛力斯的“独家优势”,需持续深化合作以保持技术领先。
4、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4
企业简介: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于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自2017年起吉利汽车进入了智能电动化发展期,推出星越汽车并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目前旗下拥有银河、极氪、领克、极星、莲花跑车等新能源汽车品牌。2025年1-8月,吉利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156.3万辆,同比增长57%。
上榜理由:吉利汽车的新能源转型步伐坚定且迅速,持续进行技术创新,陆续发布纯电平台浩瀚架构SEA、神盾金砖电池以及中国首款自研的车规级7nm智能座舱芯片“龍鷹一号”。同时凭借强大的资本版图加速布局海外市场,目前吉利的资本市场版图已有包括吉利汽车、钱江摩托、汉马科技、曹操出行、路特斯科技、极星汽车、亿咖通科技和沃尔沃汽车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在欧洲、东南亚等市场出口增长显著。多品牌协同发展,银河、极氪、领克三大品牌覆盖不同细分市场,形成“全价位覆盖+技术共享”的战略布局,银河品牌聚焦主流市场,极氪品牌定位豪华智能纯电,领克品牌主打高端混动。其中银河品牌表现突出,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232%,主力车型吉利星愿凭借高性价比和精准定位,超越比亚迪海鸥成为A0级纯电市场销量冠军。吉利汽车在销量、技术、全球化、产品和盈利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未来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并实现进一步突破。
5、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5
企业简介:零跑汽车(09863.HK)成立于2015年,2017年发布首款量产车型S01,2022年在港交所上市,零跑汽车目前构建了T、C、B三大产品系列,覆盖从入门级微型车到中高端SUV的细分市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品矩阵。浙江金华工厂现有产能50万辆/年,钱塘工厂规划产能40万辆/年。2025年1-8月,零跑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32.9万辆,同比增长136%。
上榜理由:自从成立以来,零跑汽车始终坚持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掌握整车架构、电池、电驱、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自研比例超65%,通过CTC 2.0电池技术、800V高压平台、AR-HUD等创新技术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打造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实现“高品价比”。随着零跑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的推进,全球化部署也不断加快,2025年上半年出口超2万辆,稳居新势力出海榜首,计划2026年建立欧洲本土化生产基地,推动业绩再上一个新台阶。零跑汽车凭借全域自研技术、精准产品定位、全球化布局及高效运营,新能源汽车业务呈现强劲发展态势,未来有望跻身行业头部企业。
6、小米汽车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6
企业简介:小米汽车成立于2021年,是小米集团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全资子公司,2024年3月首款车型小米SU7正式上市。小米汽车目前在北京经开区已建成15万辆/年整车工厂,二期工厂预计2025年竣工,规划年产能30万辆。2025年1-8月,小米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21万辆。
上榜理由:尽管2021年小米才宣布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但早在2014年小米集团就开始通过投资整车、三电、智能驾驶及零部件等多家公司,提前布局。目前小米已经实现了对汽车产业的较为全面的布局,上游覆盖材料、半导体,中游覆盖零部件及智能驾驶等关键领域,下游布局了物流配送、出行服务、汽车交易、车险维修等行业,通过全方位布局,小米实现资源共享,确保产业链持续、稳定、有效运转。2025年上半年小米SU7销量达15.6万辆,市占率跃升至国内B+级纯电轿车市场榜首。第二款产品YU7上市后订单火爆,开售18小时锁单突破24万辆,全年销量有望达40万辆,站稳高端新能源市场第一梯队。总体而言随着产品矩阵逐步完善, 小米汽车凭借技术、生态和品牌优势,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未来有望持续增长,但需应对产能、竞争和供应链等挑战。
7、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7
企业简介:理想汽车(LI/02015.HK)是国内知名造车新势力之一,成立于2015年,主打豪华智能电动汽车市场,2019年量产首款车型理想ONE,2020年和2021年分别在美国和中国香港两地上市。目前理想汽车主要车型有增程混动L系列、高压纯电i系列及MEGA,在常州和北京设有生产基地,现有产能60万辆/年。2025年1-8月,理想汽车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28.8万辆,同比下滑8.6%。
上榜理由:理想汽车作为成功实现增程式电动汽车商业化的先锋,通过差异化布局增程式解决了纯电汽车的里程焦虑,提供可媲美燃油车的便利能源补充体验。公司产品战略聚焦20万元以上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围绕家庭用户的实际需求设计,以大空间、长续航和智能化配置满足了消费者对于舒适出行的需求,将家用车的舒适、便捷做到极致,开创了中国汽车“冰箱彩电大沙发”时代。2025年上半年理想在中高端SUV市场超越BBA等豪华品牌,位居销量第一。但随着增程混动车型成为市场竞争的热点,主流车企均开始在增程混动技术路线上加大新车投放力度,对理想汽车的增程优势形成竞争压力,同时在纯电路线上,由于产品定价和营销策略不够清晰,理想MEGA和i8两款新品也未能达到市场预期。尽管当前理想汽车出现销量下滑,新品遇冷的困局,但公司现金储备充足,为技术研发与全球化提供了充足缓冲,未来随着产品策略的调整以及智能化布局的完善,理想汽车仍将保持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8、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8
企业简介:小鹏汽车(XPEV/09868.HK)成立于2015年7月,是智能电动汽车设计及制造商,也是融合前沿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创新的科技公司。目前,小鹏汽车新能源车型主要包括轿车P系列,SUV G系列,MPV X系列。2025年1-8月,小鹏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27.2万辆,同比增长252%。
上榜理由:小鹏汽车定位为“国产特斯拉”,是中国唯一、全球唯二的自动辅助驾驶软件全栈自研量产车企。目前,小鹏汽车智驾技术处于行业第一梯队,Xmart OS智能操作系统、XPilot辅助驾驶系统已然成为其核心竞争力,2025年计划实现百公里接管一次。在成本控制方面,通过扶摇架构平台化造车,零部件通用化率达80%,研发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持续下降。同时小鹏也持续完善高压快充生态,全国已建成超1200座S4超充站,核心城市实现“10分钟满电”,充电效率较传统400V技术提升230%。在战略合作方面,小鹏汽车与大众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并增资约7亿美元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双方计划共同开发两款面向中型车市场的电动化车型,并预计2026年上市。通过与大众的强强联手,小鹏汽车在未来有望迎来新发展机遇。
9、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9
企业简介:上汽通用五菱成立于2002年,是由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和广西汽车集团建立的合资公司。自2014年开始,上汽通用五菱着力打造全球小型纯电动平台,重点发力小型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旗下拥有两大新能源乘用车品牌:五菱银标、宝骏,在柳州、印尼建有乘用车生产基地。2025年1-8月,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42.8万辆,同比增长40%。
上榜理由:依托小型电动车架构GSEV平台,上汽通用五菱推出宏光MiniEV,自上市以来长期稳居全球微型电动车榜首,占据A00级最大市场份额。但随着微型车市场的逐步饱和,依靠单一爆品维持市场的策略已难以为继,上汽通用五菱积极转型谋变,布局缤果、星光两大子品牌,覆盖A00级至B级车市场,形成完整产品矩阵。上汽通用五菱产品以高性价比著称,通过成本控制和供应链优化,保持价格竞争力,吸引经济型用户。同时积极营销创新:延续“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品牌理念,通过跨界合作迪士尼、草莓熊等IP联名、社交媒体营销等,强化年轻化、潮流化品牌形象,提升市场关注度。总体而言,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业务在销量、市场策略等方面表现突出,实现了从传统车企向新能源车企的转型,未来需在品牌高端化、智能化升级和海外市场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巩固行业地位。
10、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10
企业简介:蔚来汽车(NIO/09866.HK)成立于2014年,以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为市场定位,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2018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目前,蔚来汽车拥有NIO蔚来、ONVO乐道、firefly萤火虫三大品牌,已经推出了多款电动汽车,包括ET、ES、EC、L系列,覆盖SUV和轿车市场,产品涵盖城市越野、无人驾驶、动力型跑车等多个领域。目前蔚来在合肥、无锡两地建有生产基地,现有产能40万辆/年。2025年1-8月,蔚来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16.6万辆,同比增长30%。
上榜理由:蔚来通过蔚来、乐道、萤火虫三大品牌覆盖15-80万元价格带,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从聚焦中高端市场逐渐转为“自上而下”的市场定位,不仅有利于蔚来确立品牌效应,同时能降低中低端车型市场的开拓难度。同时换电模式仍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蔚来自研电驱和电池技术,差异化布局换电模式,提高用户加电便利性增强品牌吸引力,目前蔚来已建成超3500座换电站,完成全国高速换电网络布局,同时与宁德时代合作推动“巧克力标准”兼容第三方车型,单个换电站服务车型将从12款增至25款以上,利用率提升30%。随着电动车市场竞争的加剧,蔚来的基础设施战无疑将成为其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