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2.85万亿元!逾百家亏损!407家锂电领域A股公司半年报盘点
A股半年报披露正式收官!中上协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我国境内股票市场(沪、深、北三家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全市场”)共5432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
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1万亿元,同比增长0.16%。全市场近六成公司营收正增长,超四分之三公司实现盈利,2475家公司净利润正增长,1943家公司营收、净利双增长。同时,上半年,上市公司加快培育创新动能,全市场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同比增3.27%。
407家锂电领域A股公司半年报:46家营收超百亿 逾百家亏损
电池网梳理发现,统计在内的407家锂电领域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约2.85万亿元,均值约69.93亿元;净利润合计约1532.29亿元,均值约3.76亿元;营收、净利双增长的上市公司有173家。
从营业收入来看,上半年,259家锂电领域A股公司实现同比正增长,占比约63.64%。其中,贤丰控股、同洲电子、西藏城投、安达科技、欧克科技、希荻微、鹏欣资源实现翻倍增长,增幅最高的为贤丰控股,达2048.03%。
上半年,营收超100亿元的锂电领域A股公司有46家,其中比亚迪、江西铜业、宁德时代、恒力石化营收超千亿,最高的比亚迪达3712.81亿元。
从净利润来看,上半年,227家锂电领域A股公司实现同比正增长,占比约55.77%。其中,65家实现同比翻倍增长,索通发展、晶瑞电材、高澜股份、国城矿业、杉杉股份增幅逾10倍。
上半年,301家锂电领域A股公司实现盈利,净利润超10亿元的有27家,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格力电器营收超百亿,最高的宁德时代达304.85亿元。剩余106家公司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注:鉴于多家上市公司业务涉及多个锂电细分领域,为避免重复计算,本文均以其主导业务领域为准进行统计。
分行业来看,统计在内的80家锂电池(含电芯、BMS、PACK、储能等)A股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约1.05万亿元,净利润合计约719.35亿元,56家营收正增长,68家实现盈利,46家净利润正增长,38家营收、净利双增长。
统计在内的37家正极材料A股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约2977.06亿元,净利润合计约141.28亿元,17家营收正增长, 21家实现盈利,18家净利润正增长,10家营收、净利双增长。
统计在内的25家负极材料A股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约838.47亿元,净利润合计约43.76亿元,16家营收正增长,19家实现盈利,15家净利润正增长,12家营收、净利双增长。
统计在内的34家电解液A股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约1977.58亿元,净利润合计约94.94亿元,22家营收正增长,24家实现盈利,24家净利润正增长,17家营收、净利双增长。
统计在内的13家隔膜A股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约1424.23亿元,净利润合计约52.60亿元,8家营收正增长,8家实现盈利,5家净利润正增长,4家营收、净利双增长。
统计在内的64家锂电上游原材料A股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约2429.34亿元,净利润合计约188.29亿元,40家营收正增长,48家实现盈利,36家净利润正增长,27家营收、净利双增长。
统计在内的72家锂电装备A股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约1888.86亿元,净利润合计约110.72亿元,39家营收正增长,55家实现盈利,34家净利润正增长,23家营收、净利双增长。
统计在内的25家铜箔及铝箔A股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约4850.73亿元,净利润合计约115.24亿元,18家营收正增长,18家实现盈利,14家净利润正增长,11家营收、净利双增长。
统计在内的57家锂电其他细分领域A股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约1547.17亿元,净利润合计约66.11亿元,43家营收正增长,44家实现盈利,35家净利润正增长,31家营收、净利双增长。
另据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A股营收TOP10公司中,比亚迪上榜,排名第十位;上半年A股(非金融石油石化)营收TOP10公司中,比亚迪排名第5位。
上半年A股(非金融石油石化)净利润TOP10公司中,宁德时代上榜,排名第三位;上半年创业板净利润TOP10公司中,宁德时代净利润位居第一。
北交所净利润TOP10公司中,贝特瑞净利润位居第一,长虹能源排在第五。
从销售毛利率来看,上半年,172家锂电领域A股公司销售毛利率超20%,其中,海辰药业、日播时尚、众智科技、武汉蓝电、盐湖股份、藏格矿业、国泰环保、西藏珠峰、蓝晓科技、思泰克毛利率超50%。此外,销售毛利率同比翻倍增长和销售毛利率为负值的公司各有16家。
仅从销售毛利率这一维度来看,锂电池设备企业表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57家公司销售毛利率超20%。不过,锂电设备行业也存在回款周期加长、下游电池企业的设备需求下滑及验收节奏延迟等挑战。
从研发投入来看,407家锂电领域A股公司中,402家公布了上半年研发费用,合计约1074亿元,平均研发费用2.67亿元,其中,比亚迪、宁德时代研发费用达百亿级别,分别高达295.96亿元、100.95亿元。
电池网注意到,2024年,比亚迪首度成为A股年度“研发之王”。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研发投入达309亿元,同比增长53%,比同期净利润高一倍,蝉联A股上半年“研发之王”。截至目前,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超2100亿元。
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反内卷、拓增量”呼声高涨
从市场需求方面来看,来自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504.4GWh,同比增长37.3%。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公司中,中企依旧占据6席,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6家公司装车量总计347GWh,市场份额达68.9%。
国内市场方面,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9.6GWh,累计同比增长47.3%。其中,两家头部公司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合计占据了超过65%的市场份额。
另据企查查9月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现存锂电池相关企业1.74万家,其中,2024年全年注册368家锂电池相关企业,截至目前,今年前8月已注册292家,同比增长15.87%。
从经营时间来看,锂电池相关企业多为老牌企业,超八成相关企业成立5年以上,其中成立年限在5-10年的相关企业最多,占比61.13%,成立年限在10年以上的相关企业占比21.91%。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表示,电池技术作为连接能源生产、传输、消费的关键环节,无疑是推动能源转型与升级的核心力量。当前,我们正站在一个电池技术百花齐放与市场扩张多维突破的历史交汇点,电池产业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资本赋能等多重共振下,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
自2022年以来,我国锂电池行业年总产值已连续三年突破万亿元。这一产业链长、覆盖面广、长坡厚雪的万亿级赛道,深度覆盖了从矿产资源开发、关键材料制备、高端装备制造、电芯生产及PACK,到终端应用及梯次利用与回收的完整价值链,已孕育出数十个百亿级乃至千亿级的细分赛道。尤为瞩目的是,我国在多个核心细分赛道上已建立起显著优势,无论是产品体系、技术攻坚、成本控制、供应链整合,还是市场份额与产能规模,均确立了难以撼动的全球领跑地位。
与此同时,于清教还提到,电池新能源行业也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电池新能源行业在新一轮周期调整下,已告别此前高歌猛进的势头,出现放缓的迹象。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电池四大主材等关键赛道都正经历严重的内卷式竞争,价格战、亏损潮、停产潮、破产潮等阴云密布,产业链“反内卷、拓增量”呼声高涨。
其次,不可否认的是,内卷竞争短期内难有效缓解,“向海外要增量”成为很多电池产业链企业的共同选择。但出海绝非易事,部分海外国家正以“双轨战略”围堵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一方面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体系,并将锂、钴等矿产升格为大国博弈的战略筹码。在稀土、石墨等方面,我国正从“资源输出国”转向“规则制定者”,但在锂、钴等领域,资源端受制于人的局面在中短期内难以扭转。另一方面,借助日益严苛的绿色贸易壁垒和关税等贸易政策,部分海外国家正对华实施多重挤压。
最后,在固态电池、钠电池、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潜在增量赛道,虽然政策热、资本热、布局热、技术热,但市场扩容与需求裂变不及预期,蛋糕的膨胀速度远赶不上“抢食者”入局的速度。
对此,于清教呼吁,面对当前国内市场需求趋缓与海外环境多重不确定性叠加的复杂形势,产业链企业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凝聚共识、团结一致、携手穿越周期迷雾。
2025年11月11-13日,由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ABEC组委会主办的第12届中国(苏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ABEC 2025)将在江苏苏州举办,本届论坛主题定为“求新应变 重塑价值——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大洗牌周期下的定力与韧性”,届时,600+国内外一流企业、上市公司、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独角兽、知名机构、基金投资、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等高层将参会,精准对接,价值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