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政策“头重脚轻” 车主直呼“上当”(2)
“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的42亿元到5月份就要验收了,这些项目(地方政府)申请的时候都是信心满满,现在究竟完成的怎么样?验收不能像过去的项目一样,写一个报告草草了事,25个单位有没有认真去做?希望在验收的时候能够真正地组织专家,把当时签项目时候那一个合同亮出来,中间完成什么程度了?谁是负责人,谁定这个项目的,而不是就一个小圈圈,你来审我,我来审你,最后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皆大欢喜。”陈全世指出:“这种情况下就一定就要公开、公正、透明地进行,接受媒体和社会的监督,也防止科技腐败。”
凤凰汽车认为,就目前来看,完成国家“50万辆”这一目标还有很多挑战,但新能源车市场逐渐升温的形式已开始明朗,如何真正落实工信部、发改委等四部委年度考核、淘汰机制启动,这不仅是中国行政制度设计的老问题,还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问题。
补贴混乱
“我感觉我这个车主被骗了。”北京首位启辰晨风车主于洋对凤凰汽车表示:“我的晨风电动汽车北美原装进口就是20万左右,比国产配制还要高。可我在享受国家及地方政府9.5万元补贴后却还是20万,我想问厂家28.18万元定价是怎么来的?补贴的资金哪去了?”
他进一步表示,很多人以为我购买新能源汽车占了国家便宜,可是我根本没有这个感觉,要不是以为购车摇号制度限制,我是绝对不会选择购买电动汽车。
针对业内“新能源汽车推广难度在于最后一公里的充电难”问题,他从车主的角度给出了质疑:“凡是消费者真正是自己掏钱购买的新能源汽车,事前肯定想到了充电问题,这是个实际问题,反而补贴是产生了落后,所有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产品定价及性能近乎雷同,扼杀了竞争,消费者很难得到实惠和购买的欲望。”
面对上述消费者“补贴被骗”说,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道出了行业潜规则:“(这个)客观事实是存在的。包括上汽、北汽、江淮(等在内的其他车企)在宣布价格前,都是要按照国家和各方面补贴标准作产品定价依据,因为自己是一定要从补贴中拿一部分用来补助研发损失。现在各车企新能源车销量都未上规模,现在是赚不了钱,一定是亏本的。从补贴中汲取一部分,等于是少亏一点。”
闻度研究总经理王丰斌更是如是说:“各地方补贴政策奇葩条款多,比如,西安要求,如果生产企业不在西安的,生产企业的属地城市也要给比亚迪秦补贴,否则西安也不给这个企业补贴。甚至还有城市补贴按新能源汽车的轴距不同给予不同的补贴。”
看似“诱惑不断”的补贴政策,实则“乱象丛生”!与此同时,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可或缺的充电环节,同样令人堪忧!
电网成拦路虎
“春节之前合肥电力出了一个充电服务收费办法,1.7元左右。遭到了合肥当地用户强烈的抵制,生产厂商也强烈抵制,后来合肥电力在将政策低调收回。政策反复无常的原因是什么?”第一电动网CEO庞义成告诉凤凰汽车:“因为当时政策出来之后有几个人给我打电话说,媒体必须强烈呼吁,因为这是国家电网放的一个探气球,探测一下市场的反应。如果市场反应不强烈,他可能全国推了,所以暂时被打回去了,下一步各个地方怎么定价,其实是非常敏感的问题。”
在新能源汽车刚刚“崭露头角”之际面,国家电网此种行径无意是起了行业“拦路虎”角色。
“最近我也在思考,什么是推广障碍?中国是补贴买车,或者是卖车。但德国是栽树,让你感到用车以后无忧,至于开发的时候,奔驰、宝马自己就干去了,不用政府操心。”陈全世表示。
凤凰汽车认为,国家电网近乎“昙花一现”的新政,是败笔还是亮点,目前难下结论,但其对于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石化企业”的野心已经暴露。
重赏之下,并无勇夫!补贴近十万元的电动汽车,消费者并不买账。为何?这是一个值得业内及政府需要思考的冷话题!中央虽以国家战略产业定位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但涉及电动汽车消费的政府却付之阙如或相互制肘。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