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监禁!锂电业“最惨火灾案”宣判

韩国华城火灾的判决,不仅是对涉事企业的惩戒,更是对全球锂电行业的一次集体警示:安全红线不可触碰,生命代价不容量化。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轰动整个锂电产业的火灾案判了!

据外媒消息,当地时间2025年7月23日,由于发生火灾导致23人死亡的韩国Aricell电池厂代表朴顺宽(音)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

回溯来看,当地时间2024年6月24日,位于韩国首尔以南华城的Aricell电池制造工厂发生火灾,导致23名工人死亡,其中包括17名中国公民,另有8人受伤。

据了解,Aricell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生产用于传感器和无线电通信设备的锂电池的电池公司,主要生产锂亚硫酰氯电池,目前应用于AMR/AMI领域、RFID、医疗设备、军事装备、各种工业产品等行业。Aricell年产能5GWh,约占韩国电池年总产能的1.25%。

事故后,据韩国警方调查发现,Aricell早在2021年开始向韩国军方提供相关电池产品时开始,就一直采取调包检测用产品等欺瞒方式通过安全检查,生产过程粗制滥造、疏于管理,韩国军方在2024年4月采购批次检测中就已发现涉事企业伪造产品说明等问题,当时就判定该企业相关批次产品未达国防标准。此后,该企业在赶工过程中,产品不良率大幅上升,最终发生不良产品起火燃烧酿成惨剧。

同年8月28日,Aricell电池工厂代表朴顺宽(音)等人被批捕。韩国水原地方法院表示,朴顺宽(音)涉嫌严重违反《重大灾害处罚法》等法律,并对其签发了逮捕令。这是自2022年实施《重大灾害处罚法》以来,首次有企业代表被批捕。

降本,安全是底线!

韩国华城火灾的判决,不仅是对涉事企业的惩戒,更是对全球锂电行业的一次集体警示:安全红线不可触碰,生命代价不容量化。当市场扩张的脚步加快时,唯有将安全至上融进企业发展的基因,才能在新能源发展浪潮中稳健前行,否则,一次重大事故,就有可能葬送多年筚路蓝缕的积累。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2024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就曾谈起韩国这场大火,他表示:“电池从设计、制造到应用、运输的每一个环节,安全都是重中之重。我所担心的是,相当一部分企业还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洞察技术,还没有解决他们的安全问题。如果这些电池大量投用,就可能会引发火灾或爆炸等一系列灾难。”

无论行业竞争多么激烈、降本增效多么紧迫,安全这条底线都应该被毫不妥协地坚守。

“安全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强调,电池安全,早已超越技术范畴,成为关乎公共安全的社会命题。

今年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重点攻关全生命周期多维度安全技术;提高安全生产能力;加快建立新型储能电池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加大安全类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力度。

今年3月,被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发布,将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改为强制性要求。

近日,电池网发布电池新能源行业反内卷相关稿件分析称,近两年,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不惜采取激进的低价策略,甚至低于成本价倾销,导致全行业利润率普遍承压下滑。

这种非理性的竞争模式,表面上可能带来短期销量的提升,实则严重侵蚀了行业健康发展的根基。它不仅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使其难以积累必要的资金用于研发投入和品质提升,更在无形中削弱了产业链的整体价值。

业内大佬也曾多次呼吁,行业如果要比,要比技术,比技术带来的长期价值、可持续的价值,以及安全可靠的性能,这才是要比赛的地方。

随着政策监管的持续加码、技术标准的不断升级,以及落后产能的加速出清,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安全优先”的共识与行动下,我国锂电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将不断跃升,达到新的高度。

2025年11月11-13日,由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电池“达沃斯”(ABEC)组委会主办的第12届中国(苏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ABEC 2025丨电池“达沃斯”)将在江苏苏州举办,本届论坛主题定为“求新应变 重塑价值——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大洗牌周期下的定力与韧性”,将针对“政策升维,电池新能源行业如何走向安全化、市场化与规范化”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届时,600+国内外一流企业、上市公司、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独角兽、知名机构、基金投资、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等高层将参会,精准对接,价值对话。

ABEC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