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跳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成长不能放水!(2)

成本下降,能量密度提升,先进动力电池系统的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逐渐显现。对比行业先进水平,目前国内电池系统成本偏高,而通过规模化生产、自动

成本下降,能量密度提升,先进动力电池系统的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逐渐显现。对比行业先进水平,目前国内电池系统成本偏高,而通过规模化生产、自动化生产、采用新型高容量材料等则有可能推动动力电池系统成本到2020年下降40%,达到1.5 元/瓦时的目标要求。新型高容量材料的应用还将推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每年提高18%,下一代动力电池更是成了国内外电池企业必争之地。

还有一个数据也能说明我们国家大干快上的局势,那就是投资动力锂电池成为一种常态。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现在电池生产企业都处于订单干不过来的局面。多氟多比亚迪欣旺达、LG、三星等十余家大企业,动力电池未来的产能将达到3.40GW。

在大干快上的形势背后,是一个令人心痛的事实。有媒体调查后得出结论,那就是我们国家电动车企业有点不待见国产的动力锂电池,最好的佐证就是长城汽车和LG签了协议,混合动力车以及其他车型,要用LG的电池。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车企对国产品牌生产的电池心存疑虑呢?从锂电池发展历史来看,我们国家都是处于技术引进消化的国家,三元材料和锰酸锂等,核心技术在日本企业手里,磷酸铁锂的技术在美国人手里。而从现在的动力锂电池的应用来看,日产聆风和特斯拉等国外企业用的都是三元材料的锂电池,磷酸铁锂系列在我国应用的较多。没有什么决定品质的核心技术,是我们国家锂电池发展的短板。这也是一些汽车生产企业转身亲睐国外企业生产电池的主要原因,毕竟,锂电池在汽车中占据了很大的成本,也决定了车的安全性和品质。有业界人士还得出这样悲观的结论:我们国家是高品质锂电池稀缺,而低级货泛滥成灾。

当然,一个个案不能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只能成为让我们整个行业的一个警醒。我们看到,我们国家锂电池在生产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要看到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这样才能补足自己的短板,更好的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做出自己的贡献,否则,我们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弯道超车”,就真的会成为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了。

股市跳水了,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乃至整个锂电池行业不能放水,不能做低品质的产品,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

6月1日凌晨,深圳新嘉拓总经理齐晓东在微信朋友圈有一段话深深地再次刺痛我:安静下来吧,沉下心来吧,看着有点规模的车厂都在想着和正想用国外电池的时候,我们别再自欺欺人了!实实在在地干一场,哪管粉身碎骨,哪管被人踩在脚下,失败了,我们至少激励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知道我们的错误,我们的耻辱和我们的不屈务实的精神!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是可悲的!短视的!

(作者杨阳,我爱电车网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