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投资火热背后或藏危机 应警惕虚火过旺(2)
由于新能源产业过热,在原有的相关企业快速扩张甚至打通上下游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新进入这一产业领域的企业。鱼龙混杂、技术基础薄弱、人才团队匮乏、行业经验不足、产业链整合能力差等问题不可避免。
一辆新能源汽车,是由动力电池等一系列零配件组装而成,这其中就会涉及到相关的产业链。在今年年初,就有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包括大量的产业园,会带动产业链内其他市场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以汽车动力电池市场为例,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成规模的动力电池企业总产能合计约为61GWh,考虑到产能释放过程,若以产能释放因子0.6计算,2016年动力电池市场的有效产能可达37GWh,按照预测市场需求30GWh计算,则有7GWh的过剩。而这种算法还未考虑大量中小规模的锂电池企业以及从其他行业进入的企业所投资和增加的产能,动力电池市场局部过剩的隐患已经存在。
产能过剩问题在新能源整车项目上也有体现。据研究数据显示:各地正在建设的30多个新能源汽车项目,其产能加起来已经高达300万辆,远远超过国家规划的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的要求。若算上早几年已经上马的项目及正在酝酿中的项目,未来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情况在所难免。
对此,张久民表示,提高产品乃至整个产业链的科技含量才能使新能源汽车越走越远。目前新能源汽车太火,也需要国家适当降一下温。
此外,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上取得了不少进步,但许多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国外厂商。尤其在新能源汽车整车与续航能力上,仍有待于提高,这也是现在限制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壁垒。
产业园的快速建立虽然有助于技术研发,但目前许多园区有名无实,更多是政府为了拉动经济和企业自救而建立,大量名不副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建立造成虚火旺盛,反而不利于整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可以预计,没有真材实料的企业将会被市场所淘汰,而留下的企业也应该将目光从产能扩张转到技术研发之中。
“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内最火热的项目和研发方向,获得更多的资本和市场的青睐是市场规律的必然,但是行业过热并不利于其发展,这时,政策的‘有形之手’应当发挥力量,及时纠偏,地方政府把好审查关,国家控制好规模,引导企业科技创新,努力让我国在汽车制造领域能够抢占先机,避免陷入在低端领域打价格战求生的尴尬境地,这需要政策与市场的共同努力。”有关业内人士补充道。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