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车企加速新能源车国产化 中国品牌正失去最后机会(2)
外资品牌国产或将威胁内资新能源汽车
但情况或许会随着合资企业国产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多发生改变。昨日,大众汽车与上汽集团就合作发展新能源车签署了协议。双方共同决定将对上海大众汽车安亭生产基地进行升级改造,生产新能源车。此项协议的签署,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实施本地化生产新能源车迈出的坚实一步。
海兹曼表示,未来四年,大众汽车集团将有超过15款新能源车在中国本地化生产,其中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型。
据介绍,上海大众汽车将于2016年在安亭生产基地生产大众汽车全新C级车型;四年内,安亭工厂还将生产基于畅销车型朗逸研发的纯电动汽车,这也将是该生产基地投产的第一款纯电动车型。
要知道,今年一季度,上海大众已经是销量排名第一的乘用车企业,一旦国产新能源汽车放到上海大众销售体系当中,依靠大众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无疑对正处于成长中的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造成冲击。
“就拿电动汽车来说,中国品牌与大众这些跨国车企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因为除了电池,各家企业拼的还是传统实力,中国品牌在集成能力、生产一致性和安全性上依然不如外国品牌”,张志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与进口新能源汽车不享受补贴不同,合资企业国产的新能源汽车普遍享受地方与中央的双重补贴。比如腾势电动车在北京、上海、深圳地区,均可享受“中央和地方”补贴优惠;华晨宝马之诺1E是北京市公布的新能源车入选目录第一批中的六家企业中七款产品之一,享受北京市和中央的双重补贴。
一不具名车企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合资企业国产车型就不应该享受补贴,国家也应该警惕跨国车企新能源汽车国产对本土产业的冲击。
对此,张志勇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合资企业本身就有利润最大化的诉求,合资企业中方代表怎么可能反对产品国产化呢?“短期来看,外国品牌国产新能源汽车会冲击到本土品牌;长期来看,只会刺激本土品牌技术进步和设计革新,”张志勇向记者表示,毕竟竞争是良性的,本土企业的潜力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充分挖掘出来,相信像比亚迪这样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龙头在竞争中会发展更加强大。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