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编者按】10月14日,由EVTank、海融网(hirohida.com)、电池网(itdcw.com)、伊维经济研究院、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等联合发布的“2025年度电池新能源行业竞争力品牌榜单正式出炉”。该竞争力榜单于ABEC 2014论坛上首次发布,现已连续发布12届。
“不惟一规模、不惟一产能、不惟一体制”是该榜单多年来坚持的重要评价原则。通过产能情况、产销数据、客户结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综合口碑、公司信用、产品品质、技术实力、经营机制、媒体披露等多维度指标构建全面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结合专家评定等定性指标最终筛选出各细分领域产业链十强企业名单。
2025年度的榜单,研究工作组主要对2025年以来中国国内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新能源乘用车及充电桩运营服务企业等八个细分领域,以及钠电池及固态电池两条新兴技术路线进行了研究与评定,目的主要是从多维度客观评价产业链企业的中长期核心竞争实力,通过数据分析和研究挖掘真正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为地方政府、投资机构、产业链企业、学术机构等筛选合作对象提供参考。
2025年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1、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1
企业简介:卫蓝新能源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固态电池产学研孵化企业,主营固态锂离子电池,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低空经济领域。公司拥有北京房山、江苏溧阳、浙江湖州和山东淄博4大基地,投产产能7.2GWh/年,规划产能超过100GWh,其中包括深圳坪山全固态电池小试基地,计划2027年左右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另外,2025年一季度,公司与海四达合作首条314Ah储能半固态电池也进入生产阶段。公司客户涵盖大鹏无人机、蔚来汽车、海博思创、国电投,并为龙泉储能电站、东莞通信基站等提供电池,2024年出货量为1GWh。
上榜理由:作为固态电池“新势力”第一梯队企业,卫蓝新能源产能及出货量行业领先,承担如“高比能长寿命原位固态化动力锂离子电池”专项等国家级研发项目,以中科院“原位固化”技术为核心,已将360Wh/kg动力电芯、320Wh/kg低空经济电芯、280Ah和314Ah储能电芯等多种产品推入商业化阶段,应用于汽车、eVTOL、储能电站,通信基站等领域,是目前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企业之一。产业链协同上,公司与当升科技、容百科技、恩捷股份、天目先导等诸多链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下游客户的绑定上,还可进一步加强与头部车企、头部储能集成商等需求量大的客户的合作。
2、 清陶(昆山)能源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2
企业简介:清陶能源成立于2016年,总部设在苏州昆山,由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策文团队领衔创办,主要产品包括固态动力和储能电池等。目前公司分别在内蒙古乌海、四川成都、江西宜春、江苏昆山和浙江台州布局固态电池生产基地,现有固态电池产能为12GWh/年,合计规划产能为55GWh/年。另外,公司还布局了5万吨/年固态电池正极材料以及千吨级固态电解质材料。公司位于上海嘉定的全固态电池产线目前已开工,计划2026年开始量产,一期产能规划0.5GWh/年。公司固态电池客户包括上汽、北汽等。
上榜理由:作为固态电池又一头部“新势力”,是在2024年唯二实现GWh出货量级企业,同样由清华背景和中科院院士领衔,融资实力雄厚,是目前固态电池领域估值最高企业。公司与老牌车企上汽形成深度绑定关系,快速掌握和积累一手技术数据,提升电芯与整车的适配性,从智己到飞凡、MG等新品牌,完成一代代电芯的更迭。车用电池装机量较消费领域更具规模,清陶能源已经有较深入的积累,未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但验证周期较长,短期无法实现大量供应,企业还需进一步加大在3C消费领域、无人机等新兴领域的渗透,有利于实现快速导入,同时着手对安全需求更高的储能领域,提升出货量水平。
3、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3
企业简介:孚能科技(688567)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江西赣州,主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固态电池领域,孚能科技在2022年推出了第一代半固态电池(280-300Wh/kg),成功搭载在岚图追光车型;其第二代半固态电池(330Wh/kg)目前完成车规级测试,即将推进在2025年量产;第三代在研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400Wh/kg;全固态电池硫化物体系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2025年推出并即将交付。在下游领域,公司已积累了广汽、东风、三一、一汽解放、美国头部eVTOL客户、国内头部飞行汽车客户、上海时的、零重力、吉利沃飞等多领域的固态电池头部客户资源。公司赣州新能源基地、广州基地及镇江基地均具备半固态电池生产能力,2025年底随着赣州新能源、广州基地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公司半固态电池设计产能将达到54GWh。
上榜理由:孚能科技多年深耕软包电池,其软包叠片工艺与固态电池天然契合,更有利于实现从液态到固态的转换,并于2022年在行业率先实现搭载装车。截至2025年9月,公司已完成向某头部人形机器人客户送样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并计划于今年年底交付6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除战略合作伙伴客户外,公司作为全固态电池进度领先的企业,也获得了多家知名新能源车企的青睐,后续有望陆续送样,实现头部客户的率先卡位。同时,孚能科技背靠广州国有资本,进一步深化了与下游客户广汽的合作绑定。
4、 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4
企业简介:太蓝新能源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新型固态锂电池及关键锂电材料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公司分别在重庆两江和安徽淮南布局固态电池产业基地,目前已有和储备产能达12.2GWh,今年在湖北潜江新签约全固态电池基地项目。在客户方面,公司下游客户主要包括无人机、具身智能、高端两轮车等场景和长安、南都电源等知名企业。
上榜理由:太蓝新能源凭借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革命性突破,在2024年研制出120Ah车规级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能量密度达到720Wh/kg,刷新行业纪录。企业推出了Safe+技术体系与工程化方案,实现了固态电池安全性能的飞跃,可为不同场景提供定制化的能源解决方案。同时企业与长安汽车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另外与南都电源新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储能领域合作。基于Safe+体系的固态电池研发、生产进展顺利,有力地证明了Safe+方案的成熟度和商业化潜力。全固态电池系列产品适用于低空、特种等领域,企业正进一步拓展相关市场。
5、 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5
企业简介:辉能科技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中国台湾,并在巴黎设置海外研发中心,专注于锂陶瓷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固态电池领域走氧化物固态电池路线。产能方面,公司在台湾桃园实现GWh级示范线,最大可到2GWh/年;在法国敦刻尔克新规划的固态电池基地,今年启动巴黎研发中心建设,工厂预计2026年动工,2028年启动第四代电池量产,2029年产能提升至4GWh,2030年实现全面投产。此外,公司和VinFast成立合资公司,考虑在越南建设固态电池工厂。公司合作伙伴主要有VinFast、奔驰、ACC、FEV、Gogoro等。
上榜理由:辉能科技在固态电池行业有长时间的积累,2013年便建成小型样产线,2018年开始进行装车路测,在材料体系与工艺集成上形成多项原创突破,深受海外资本青睐,如Stellantis、奔驰、道达尔、浦项制铁和越南VinFast等企业。公司拥有雄厚的海外客户资源,主要为车企,近日又将“朋友圈”拓展到储能领域,与法国国家替代能源与原子能署(CEA-Liten)开展合作。从出货量而言,截至2025年三季度,公司累计出货240万块电池,属于行业前列。但从技术路线选择而言,国内鲜有企业在全固态路线上选择氧化物,期待企业在该路线的突破。
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6
企业简介:宁德时代(300750)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福建宁德,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究持续了7-8年时间,在2023年4月推出可应用在航空领域的凝聚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500Wh/kg,现已成功试飞4吨级民用电动飞机,并计划推出凝聚态电池的车规级应用版本,其全固态电池预计在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
上榜理由:宁德时代作为液态锂电池的龙头,拥有充足的人才储备和技术积累经验,2023年推出的500Wh/kg的凝聚态电池,领先于彼时的行业水平。宁德时代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瞄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攻克难度大,获得了国家颁布的60亿元固态电池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并承担相应技术攻关任务,足以证明其在行业的实力和地位。企业目前在固态电池上相关的公告有限,装机应用事例相对较少,但已明确表示企业以全固态电池为目标,目前有较好的进展,在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2030年前后实现大规模量产,以期企业届时成果。
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7
企业简介:比亚迪(002594)于1996年开启动力电池研发,2003年布局电动汽车市场,连续霸榜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席位。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在2016年以前就已经投入了固态锂电池的研究工作,采用高镍三元+硅基负极+硫化物电解质路线,当前公司固态电池可做到400Wh/kg,2024 年60Ah全固态电池中试下线,并在2025年实行装车试验。
上榜理由:比亚迪拥有完善且庞大的新能源产业链体系,涵盖“车—材料(包括电池、电机、车身材料、半导体等)—回收”的完整体系,有利于企业从车厂内部掌握最全、最新的一手数据,不断对固态电池性能进行调试和完善。企业是国内早期开始固态电池研发的企业,同样选择工艺难度大但最具潜力的硫化物路线,也获得了国家60亿元固态电池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可见在国内固态电池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企业固态电池正在进行装车试验,计划2027年启动批量示范装车,逐步从高端车型向常规车型渗透,庞大新能源汽车销量有助于企业推动固态电池降本。
8、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8
企业简介:赣锋锂电是“A+H”股上市公司赣锋锂业(A股:002460,H股:01772)的控股子公司,公司在2017年进入固态电池赛道,与中科院宁波材料科技与工程研究所共建了固体电解质材料工程中心,2018年宁波固态电池研发中试生产线建成,次年第一代固态电池生产线建成投产。目前公司固态电池产能(包括固液混合)为6GWh/年。客户方面,公司在下游已与东风汽车、赛力斯等汽车制造商和eVTOL,人形机器人领域客户展开合作。
上榜理由:赣锋锂电以锂资源优势在锂金属固态电池上深入发展,固态电池方面,公司半固态电池于2022年装车风神E70,2023年装车SERES-5,是行业首批实现固态电池装车的企业。公司产品多元化发展,固态电池涵盖不同形态(软包、圆柱和方形)以针对不同的应用市场,负极推进锂金属和硅基双路线,锂金属400Wh/kg- 500Wh/kg实现小批量生产,硅基实现320-450Wh/kg梯度布局。另外,母公司赣锋锂业的固态电解质和锂金属负极材料具有行业领先的优势,电解质已进入到日韩企业供应链,锂箔生产技术为行业领先(可到5μm以下),且为其他锂金属固态电池企业的材料供应商,故对赣锋锂电而言,其依靠母公司在材料端的优势更有利于推进锂金属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和降本。
9、 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9
企业简介:国轩高科(002074)成立于2006年,2015年上市,总部位于合肥,公司于2017年着手研发固态电池。在固态电池电解质选择上,半固态采用氧化物和聚合物,全固态采用硫化物路线。当前公司已成功开发出全固态“金石电池”,并于近期着手全固态产线设计工作,计划于2027年进行小批量上车试验,待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后,预计在2030年实现量产。
上榜理由:国轩高科作为TOP10的液态锂电池企业在客户资源上有一定积累,其半固态电池已经搭载于奇瑞汽车进行测试,同时企业还开发了eVTOL客户龙头—亿航EHang,并将为其开发并提供半固态电池。产能上,目前以试验线为主,可具备12GWh固态电池的产能,主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切换。从企业客群而言,原有液态电池以磷酸铁锂为主打产品,客户更为集中于中低端车型,对于应用三元锂电池体系的固态电池,需转向原有客群的中高端车型,对企业而言存在一定挑战,需要企业有较强的技术突破和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破局。
10、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10
企业简介:亿纬锂能(300014)成立于2001年,于2009年在深圳创业板首批上市,同时拥有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固态电池方面,公司分为半固态和全固态两条线,半固态以氧化物/中镍/硅技术和原位固化技术为主,能量密度280~300Wh/kg;全固态“龙泉”选择硫化物全固态体系开展研发工作,并于近期下线10Ah产品,全固态1.0能量密度350Wh/kg预计2026年推出,全固态2.0于2028年推出。公司固态电池基地位于四川成都,分两期建设,一期将于2025年12月建成,具备60Ah电池制造能力;二期计划于2026年12月实现100MWh年产能交付。公司客户主要在低空经济领域。
上榜理由:亿纬锂能在液态电池领域有较深的积累,其产品涵盖面广,出货量行业领先,固态电池领域分两条路径走:半固态和全固态,半固态电池已经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小批量交付,全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推出,应用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以及AI等高端装备应用领域,该规划的时间节点相较行业多数企业(计划在2027年推出)早,期待企业2026年顺利实现交付,率先带动行业实现从半固态向全固态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