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代提速,如何把握电池新能源产业技术路线切换与多元化机遇?

ABEC2025丨第12届中国(苏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现场
我爱电车网11月16日讯(肖何 江苏苏州 图文报道)技术迭代周期大幅缩短、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现有成熟电池技术多维度突破与融合创新、下一代电池商业化进程不断提速、高安全与超快充重塑用户体验、中国引领全球降本与产能扩张、国内外电池专利纠纷持续升级等等是当前电池新能源领域的显著特征,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把握电池新能源技术路线切换与多元化机遇?
11月11-13日,由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ABEC组委会主办,电池网、海融网、我爱电车网、能源财经网、电池百人会联合主办的ABEC2025丨第12届中国(苏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在苏州相城举行。

11日上午,在ABEC 2025圆桌互动A环节,围绕“迭代提速,如何把握产业技术路线切换与多元化机遇?”这一互动话题,组委会特邀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执行总经理曾韬作为主持人,江苏洪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3800)总经理朱开星、诺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600110)总裁陈郁弼、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300207)副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梁锐、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733)副总裁兼CTO陈宏、中科深蓝汇泽新能源(常州)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窦曦等业内大咖为互动嘉宾,共同掀起头脑风暴。本场互动由诺德股份冠名支持,我爱电车网节选了部分互动嘉宾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主持人(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执行总经理曾韬):本场圆桌环节的主题是迭代提速,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现有成熟电池技术路线多维度突破和创新,很荣幸邀请到五位嘉宾共同来探讨,我们首先直击最核心的技术迭代,新能源行业从去年到今年以来重新走向非常强的、非常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一轮趋势是上一轮2020和2021年所经历的,但这一轮趋势的强度和空间可能比上一轮更强。整体趋势爆发以后,也叠加了很多技术迭代,所以今天的主题就是在需求快速爆发的时候怎么看待技术迭代,我们的企业有没有做好准备?
第一个问题先给到洪田股份的朱总。铜箔技术路线发展得很快,洪田股份作为铜箔设备公司,怎么看待超薄铜箔的发展趋势,做了哪些准备以及如何应对?

江苏洪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开星
朱开星:整个铜箔行业目前还是属于快速迭代发展的进程,洪田股份作为中国行业领先的高端铜箔装备制造商,在整个电解铜箔行业从6微米到4.5微米,包括往3微米甚至更薄的极薄铜箔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是作出了较多的行业贡献。整个铜箔设备制备过程中如何帮助下游客户提升相关铜箔产品的迭代?
洪田股份从2012年开始涉足这个行业,到今天为止已经储备了13年高端铜箔装备的制备经验。我们从一开始引进日本相关的专家团队,再到国内不断培养领先的技术团队,再叠加和行业头部铜箔制造厂商进行工艺上的交流,配合客户完成相关的工艺调试,通过持续多个方面的不断推动,最终实现从6微米到4.5微米再到3微米的持续迭代,以及目前正在推动2-2.5微米的铜箔制造。洪田股份始终以全球领先的专家团队配合领先的第一梯队客户不断进行技术和工艺上的交互,综合持续提升改进,帮助整个铜箔产业以及新能源电池产业蓬勃发展。
主持人:针对大家非常关注的复合铜箔,诺德股份作为铜箔领域的头部公司,洪田股份也是专业的铜箔设备的公司,请陈总和朱总共同介绍一下铜箔接下来的产业趋势,以及在接下来的爆发当中,复合铜箔所处的地位,比如在固态电池发展的过程中,复合铜箔所处的地位,您怎么看待这个趋势?

诺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郁弼
陈郁弼:复合材料的问题,只是铜箔产品里的一种,对于未来的发展,从整个性价比来讲,我稍微保留一下。半固态和固态电池在今年开始有非常大的变化,尤其是新能源的设备厂商,订单都非常饱满,因为跟原来传统的制造方式有点不一样。诺德股份作为负极集流体的制造商,比较侧重在硫化物固态电池上。在上午的演讲中,公司产品总监吴大贝也谈到,耐腐蚀用传统铜箔肯定做不了,所以必须镀镍。我们的镀镍跟别的制造方式不一样,部分制造方式镀镍会很厚,厚了阻抗就会高,导电性就会差。而我们镀镍镀得很薄,不到1微米,现在给一些行业里的头部企业都在试,效果蛮好。
从负极集流体铜箔行业看,从2023年第四季度到2024年整个行业几乎处于亏损状态,没有一家是赚钱的。今年开始,铜箔行业有一些复苏,当然也是承蒙台下很多客户的支持,目前整个铜箔行业是爆单的,很明显看到这些订单的厚度、要求,我们以前说从8微米迭代到6微米,我个人认为,明年6微米要淘汰了,基本用到了4.5微米和5微米,尤其是半固态电池的要求,硅碳负极的要求,可能结合力、阻抗各方面会要求更高,所以下一代对铜箔的要求也不是传统的铜箔,可能要镀一层导电碳。在前几年铝箔涂碳很盛行,从今年开始可以看到负极集流体也需要做涂碳的动作,尤其对铜箔的抗张、延伸力也会有更高要求。诺德股份作为铜箔的专业制造商,我们也很喜欢看到这种情况,我们不需要卷价格,卷价格是最差的竞争力,我们希望更多地去卷技术。 我们也看到铜箔的春天来了,未来几年铜箔技术迭代方面有很多惊喜的地方,公司也会针对这些新产品在我们研究院夜以继日地开发,更加符合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朱开星:刚才陈郁弼总讲的时候也提到,整个复合铜箔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目前还面临着比较大的难题,虽然在很多指标上有所提升,但是在整体性价比上,在当前新能源电池行业的发展趋势下,还是面临着很大的价格成本的压力。而洪田股份作为铜箔行业的设备提供者、参与者,在复合铜箔方面,坚定采用真空镀膜的方式,这个板块在公司内部定义是超精密真空镀膜,通过使用超精密真空镀膜技术,做出的相关产品。该技术尽管有明显优势,但在价格成本上确实不符合市场当前的主要选择,在复合铜、复合铝领域的应用,很多客户还不太了解。在整个电池行业发展过程中,从电解液到半固态再到全固态,真空镀膜在这里面发挥的作用会超出目前行业的认知。洪田股份同时也正在联合国内几家顶级的科研院所、高校和几大院士团队,一起形成产业联盟,配合着电池厂商和汽车厂商,一起攻关固态电池技术。洪田股份在这个产业联盟中,主要是作为真空镀膜设备的制造商,在复合集流体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也会在固态电池里起到比较好的应用。目前业内已经陆续提出相关方案,包括真空镀锂、镀镍的铜箔,有用传统的方式,也有用新的方法。真空磁控溅射与真空蒸发,我们目前正在做的这些工作,都会有较大的新突破,预计在明年会推出相关的产品与技术,向行业内的上下游、产业内同行共同展示,共同促进固态电池和整个新能源电池行业的发展。
主持人:陈总和朱总讲了很多细节的东西,也做了前瞻性的探讨。陈总有个观点我很认同,往后几年来看,铜箔未来的整体发展趋势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的迭代,比如镀镍以及其他的技术细节。还有一个是近期需求爆发后带来的快充率的快速提升,从这两个方面,未来的发展都会整体进入加速的通道。朱总提到对未来的复合铜箔以及行业发展中,设备确实有很多变化,这方面我们也非常关注,什么时候进入产业化方面,都会从设备方面得到更多验证。
接下来的问题请教一下梁总,欣旺达是全球电池头部企业,接下来两到三年,电池行业的趋势一方面是动力电池仍然维持快速发展,其次是储能需求的快速爆发,对于储能这一块的全球市场,欣旺达做了哪些准备?您认为如何抓住这波快速爆发的需求?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梁锐
梁锐:我是欣旺达的梁锐,深感荣幸能参与此次论坛。本次圆桌论坛聚焦于两大核心议题:产业迭代与发展机遇。欣旺达自1997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从最初的手机模组电池起步,现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手机电池供应商,占据了34%的市场份额。在消费类电池领域,包括笔记本电脑、移动电源等产品,欣旺达的出货量稳居行业前三。特别是在动力电池领域,欣旺达位列全球前十,其混合动力电池在国内市场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在储能领域,欣旺达亦是布局较早的企业之一。今年,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产能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尽管如此,我们在储能领域的领先地位依旧稳固,持续处于国内头部梯队。
回顾欣旺达的发展历程,我认为单纯使用“迭代”一词并不足以全面概括其成长路径。我们所观察到的是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宽、电池性能的不断突破、工艺技术的持续精进,以及材料体系的持续创新——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系统性的产业进步,也正因如此,整个行业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
在这一进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在于,我们正身处人类第三次能源革命的浪潮之中。这一革命以能源生产低碳化、能源管理智能化与能源消费电气化为核心特征,而储能技术,正是贯穿这三大维度的关键支撑。因此,对于锂电池行业,特别是电化学储能领域的未来发展,我认为确定性非常强。可以说,我们所处的行业是幸运的,它正置身于一条前景广阔的赛道,也必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今年,电池行业存在几个关键词。其一为“固态电池”,此前诸多专家已提及,无论是硫化物、氧化物,还是聚合物、卤化物体系,均各具特性。然而,从材料研发到工艺优化、设备配套以及产品成型,仍有漫长的发展历程,存在大量需努力改进之处,同时也蕴含着相应的机遇。其二是“快充”,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已成为市场的主流需求。但快速充电电池的研发极具挑战性,大电流、高倍率电流会致使电池内部发热,并引发一系列副反应,从而产生新的问题。这需要业内人士进行深入研究与验证,方能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使用体验。其三是“安全”,从上半年充电宝的召回事件,到上周本人在北京参加的一场关于电动汽车安全的会议,都表明电池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电池在安全性能方面仍有显著的提升空间。发展固态电池的初衷之一便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能量密度,在这一点上,业内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
欣旺达公司秉承明确的战略方针,始终以应用场景为导向,致力于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同时,公司从构建全生态链的视角出发,着力构筑核心竞争力。在此过程中,我担任的“首席可持续发展官”一职,体现了欣旺达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坚定决心,这亦是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能力。特别是近两年来,公司积极采取多项举措,例如开发“电池护照”,旨在为整个行业提供服务,有效应对欧盟自2027年2月18日起实施的严格贸易壁垒。展望电池行业,我们坚信,积极参与其中,将面临诸多机遇,发展前景广阔。
主持人:梁总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今年以来欣旺达整体出货量非常快,我们也非常期待未来欣旺达再上一个台阶。
下一个问题请教一下陈总,也是市场大家很关心的问题,这一次下游需求的爆发以及储能的爆发,包括储能细分市场的需求,雄韬股份已经做得非常好,包括氢燃料电池的备电,都做了市场的关注,请教一下陈总,如何判断下一轮电池市场的增长,包括这一轮雄韬股份到底做了什么、储备了什么?下一轮需求继续爆发的话,我们还有哪些更多值得期待的地方?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CTO陈宏
陈宏:大家都知道,雄韬股份业务板块从原来传统的铅酸到锂电再到钠电、氢能,扩展到四个板块,雄韬多次在行业中呼吁,我们是不卷的代名词,今年轮值CEO何总去中央电视台参加对话节目,也是作为行业不卷的代表之一,去呼吁我们一定要不卷。但是不卷不代表着大家不要技术进步,我们的策略更多是关注不一样的市场。刚刚主持人提到的AI也是其中之一,包括算力中心。其实大家都知道,任何技术都没有所谓的单打冠军,雄韬股份从铅酸开始做起,十年前锂电就说要取代铅酸,但实际上到今年为止,铅酸还在不断增长。每个技术路线,不可能在任何一个市场都可以适应,不同的技术在不同的市场都有它的生存空间。我们所希望的更多是在不同市场上为客户创造价值,去深耕,去匹配市场的痛点,客户的痛点,解决实际问题。
大家觉得铅酸可能太老了,但铅酸产品也在迭代升级。今年,雄韬股份也在开发双极性铅酸电池,面对高功率电池的时候,它的安全性毋庸置疑,特别在一些数据中心,国内传统的数据中心大部分还是在用铅酸电池,锂电市占率是很小的。传统铅酸的大倍率性能肯定远远比不上锂电,但是双极性铅酸电池比原来的铅酸电池有1.5倍乃至2倍的增加,铅酸电池也在进步,也有新的S曲线的二次增长。传统的锂电也一样,液态锂电也是S曲线的上升阶段,我们的技术也在迭代升级。固态电池来了,它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同样有这么多技术路线,有氧化物、硫化物等等,各有优缺点,也存在着半固态,液固的形态。所以在不同时期、不同市场需求和不同的技术路线上,各类型电池是互补结合。
再说到跨电池领域——无人机电池的氢锂结合。大家都知道氢能功率是稳定输出的,无人机在平飞的时候,用氢能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在起降的时候,则需要大功率的电池。所以不同的产品结合,会发挥更好的效果。
回到AI,雄韬股份的算力中心REVO 3.0,是一个极致安全和极致功率的产品,确实会解决客户在安全上的担忧,同时也可以为客户节省一些费用,目前在海外跟LG和三星PK,量也不错,毛利也很好。因为我们是一家上市公司,要给股民不断回报利润,我们不愿意卷低利润,甚至亏本做生意,这样是不健康的生态。我们还是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有一个合理利润的市场需求,去创造客户的价值,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市场痛点,让客户感受到付这个钱是值得的,这才是硬道理。
储能领域,我们做的大储也是这个思路。大家都知道,大储价格成本都卷到天上了,而我们主要是开辟一些路径,为客户创造储能+的产品,+AI、+服务等市场,而不是简单地卖电池,招投标上看谁价格低谁就进去,这样的服务当然也有一定价值,但不是雄韬股份追求的,我们更希望的是跟客户提供更多的附加值,一起共赢,而不只是简单卖电池。
主持人:陈总分享得非常深入,可以看到,正是因为雄韬股份业务横跨整个铅酸、钠电、锂电,再到固态、氢燃料,多种路线的耦合之后,对下游需求边际的变化是很敏感的,能够精准捕捉到客户的痛点,所以刚才陈宏总提到的在低空领域等目前还是加速发展的小市场或者大市场的细分差异化需求,就捕捉到了,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其次,包括刚刚诺德陈总、欣旺达梁总也提到了,行业确实应该继续推动反内卷,我们自己也做过测算,材料价格调整是能够接受的,尤其是下游的需求,对经济性的考量、价格的接受度是上升的,需求起来之后,整个供需反转之后,行业确实应该回到合理利润空间和水平上,明后年还是很期待,包括材料、铜箔、设备方面整个需求还是比较好的。
下一个问题请教一下窦总,在固态电池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请您介绍一下在固态领域以及产品下一代迭代的方向,以及针对客户的痛点我们是如何储备和应对的?

中科深蓝汇泽新能源(常州)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窦曦
窦曦: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分享一下我们对行业的看法。对于固态电池来说,我们公司从成立之初就是紧抓提升安全性来做,所以公司把“赋予世界安全能量。”作为愿景。我们知道,固态电池有不同的技术路线,同时客户的需求是始终不停提升的。举个例子来说,三年前我们就把电池能量密度做到350Wh/kg以上,能够通过穿钉,视为非常安全。当时我们的电池可以做到3毫米钢钉穿入以后,两个小时电压不变,温度不变,但是其倍率性能在整车上当时还无法完全满足快充要求。今年年初,我们将产品倍率做到3C快充,6C持续放电,同时实现了在模组内无热蔓延,满足了EV动力电池的要求。同时垂直起降电动飞机对重量非常敏感,并且在需要大倍率放电满足起降以及极端情况下,例如迫降等,不同工况下的要求。现在我们把电芯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至340-350 Wh/kg,同时满足大倍率放电并且保障模组内电芯不热蔓延的超高安全性。完全满足了不同场景下的客户需求。所以技术的迭代始终是以客户需求、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至于中间采取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最核心的还是为客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另外一个方面是客户对低成本的诉求。汇泽固态电池是基于聚合物基的,用的是有机材料,它的成本降低空间或者说未来成本降低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举个例子锂离子电池的有机电解液,从1992年索尼开始产业化,到今天其成本降低了97%。聚合物未来降本空间也非常大。我们相信,协同我们强大的产业股东未来通过规模化,将会把成本迅速降低,满足不同客户不同应用的需求。
主持人:谢谢窦总,技术细节讲得非常透。接下来的问题还是请教一下窦总,比如工信部正在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整体验收,在这个过程中,刚刚您提到的一些新材料,运用这些材料的整体进展如何?这些材料有没有体现出比较好的电化学特性?以及往后看,明后年这个材料整体的渗透率、增长速度,您是如何期待的?
窦曦:就像您刚才讲的,固态电池所用的材料都是基于未来需求的增长量。举个例子,我们正在做的一些巡检类的无人机,其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痛点,现在的飞行时间只有十几分钟,使用了我们高能量密度电池之后,把飞机巡检时间直接提升到50多分钟将近一个小时。我们通过导入新型材料,使得固态电解质性能发挥更佳充分,大幅提升了电池的电性能。单从电池能量密度来说,就提升了10%以上,同时对倍率性能也有显著提高。这对推动电芯的应用是非常巨大的。未来,随着市场对它的逐步认可,成本进一步降低,在未来两到三年,这些材料将会在电池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其市场增速会非常巨大,前景非常广阔。
陈宏:我补充一下,我理解无人机未来的需求一定不是短暂的一个小时以内的需求,可能扩展到两小时、三小时、四小时的需求,单一靠某一块电池的技术路线是很难实现的,不管怎么样,固态也好,全固态也好,都是线性的,重量会直线增加。多重技术融合一定是技术,特别是刚刚提到的氢跟锂的结合、氢跟固态的结合、氢跟钠的结合,都有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我们目前造的样机续航已经可以做到三小时到四小时平飞,所以我认为氢能在能量密度上有极大的优势,存在的一些问题未来会解决的,还是希望走多元化技术融合,这一块未来是一个趋势。
主持人:感谢陈宏总精准地捕捉,也感谢窦总。对于低空经济领域的应用,至少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多种电池技术路线并存。不同的技术路线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发展的潜力都是不一样的,无论是电池还是材料的研发,包括源头的研发厂商,更需要从需求的角度去解读,未来三到五年也是快速成长的方向。本场互动的分享就到这里。
(以上观点根据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