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建大圆柱电池产线 老牌电池企业开启进阶之路

保力新已在2024年规划固态电池研发,正着手研发高能量密度、高倍率的固态电池产品。

保力新产品

保力新产品

电池百人会-电池网5月15日讯(张倩 广东深圳报道)在新能源行业技术加速迭代的当下,新产品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周期不断压缩,一场没有硝烟的“研发竞赛”时刻都在上演。

在这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科技前沿领域,保力新(400231)另辟蹊径,以差异化研发战略突出重围,将研发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凭借敏锐的行业洞察力,早早开启了电芯研发的进阶之路。

保力新市场总经理邹懿

保力新市场总经理邹懿

“新能源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科技型行业,保力新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产品研发。”5月15日,在CIBF2025展会上,保力新市场总经理邹懿向电池网表示,在电芯研发方面,公司在32700-6.0Ah电芯的基础上,研发了32700-6.7Ah圆柱电芯。公司在2021年布局研发了全极耳大圆柱电池技术,经过几年的研发团队努力,在2023年投入1.8亿元改建了2GWh的大圆柱电芯产线,内蒙制造基地也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基于40、46系列大圆柱电芯,公司在研发磷酸铁锂大圆柱电芯的基础上,又先后研发了层状氧化物钠离子电池以及聚阴离子钠离子电池。另外,固态大圆柱电池是公司未来考虑的方向。

项目进展上,邹懿补充道,保力新投入1.8亿进行大圆柱研发和产线建设,新产线可兼容生产钠电池,公司钠电池可实现部分量产。

一南一北高效布局 研产协同市场突围

资料显示,保力新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高品质锂电池,电动交通和储能电池组的生产、开发、销售和服务的制造商。公司业务重点布局轻型动力、便携式储能、家庭储能、通信储能及工商业储能领域。

在生产基地布局上,保力新展现出了独特的战略眼光。公司内蒙古电芯工厂凭借较低的电费成本,为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东莞系统工厂立足珠三角,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优势、新能源产业链聚集效应以及便捷的交付条件,形成一南一北的高效布局,实现产品快速交付,满足市场需求。

保力新亮相CIBF2025

保力新亮相CIBF2025

回顾锂电行业发展,诸多事件对保力新产生了深远影响。邹懿现场分享,2019年,低速电动车“新国标”实施,中国强制淘汰超标电动两轮车,催生2亿辆存量替换需求,保力新以高性价比磷酸铁锂电池和钠电池切入轻型动力及储能市场。

2020年后,特斯拉宣布在Model3中使用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技术突破,推动磷酸铁锂电池的复兴。当时,保力新精准锚定行业技术演进方向,将磷酸铁锂电池确立为主打产品,技术路线与行业趋势契合,尤其在低成本、安全性要求高的场景(如电动两轮车、储能)中更具竞争力。

2021年后,中国“双碳”政策加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30%,储能装机量年均增长超100%,在政策驱动下,保力新在轻型动力和储能领域获得增量市场,避开动力电池红海竞争。

2021-2023年,碳酸锂价格剧烈波动,2022年碳酸锂价格飙升至60万元/吨,2023年暴跌至10万元/吨,保力新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在共享、换电、租赁等不同的赛道上加以布局。

此外,技术上的突破也对保力新的发展起到关键支撑作用。2020年,特斯拉提出4680全极耳大圆柱电池,圆柱系列电池重回视野,保力新研发的40、46系列全极耳大圆柱电芯有望扩大公司在便携式储能市场以及轻型交通市场的占有率。

自2023年踏入商业化元年,钠离子电池凭借在低温环境适应性与安全性上的显著优势,在众多应用场景中崭露头角,也为深耕电池领域的保力新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在市场拓展维度,保力新凭借差异化策略构建竞争新优势,公司在市场上聚焦轻型动力和储能市场,主打差异化产品,重点拓展海外市场。邹懿称,国外市场,公司主要以电芯销售为主,pack业务为辅;国内市场,公司以pack为主,电芯销售为辅。在客户结构上,公司成功将大客户与中小客户的比例从80%:20%,调整为50%:50%,目前轻型动力领域基本上都是行业龙头客户。

在业务板块营收方面,邹懿预计,未来储能业务占比会越来越大。公司轻型动力业务占比将从2023年的60%-70%增长到2025年的50%-55%;储能电池组业务占比从2023年的20%-30%增长到2025年的40%-45%;新型业务占比预计2025年达5%-10%。

强链降本筑根基 多维发力谋发展

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保力新在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控制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供应链管理方面,邹懿分享道,在市场不太好的大环境下,与上下游供应商的深度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公司通过和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主材料供应商战略合作,创造成本优势。如:通过与上游正极材料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在碳酸锂上涨周期内平缓碳酸锂涨价带来的影响,为公司创造成本优势;通过与下游换电、共享运营商的深度合作,为公司带来稳定的需求订单,为公司持续稳定运营创造规模优势。

成本控制方面,首先,精确把握客户需求,针对客户痛点开发适配的产品。保力新通过精确把握客户的详细需求,优化材料配方,在满足客户产品性能的同时,减少过盈设计,降低BOM成本。

其次,苦练内功挖潜降低制造成本。保力新通过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结合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了一套适合锂电池制造的高效、经济的实用做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制造过程中的电量消耗,减少了制造过程中报废率和降级损失,产线的盈亏平衡点得到显著改善,降本增效效果显著。

最后,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和产线集约化优势。保力新内蒙古制造基地,改建了2GWh的先进的大圆柱产线,可以共用已有的公辅系统、管理团队等资源,相对于新建厂,不仅可以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且可以通过多元化的产品提高保力新内蒙古制造基地的产能利用率。公司通过大圆柱项目的实施,优化车间布局实现了厂房占地面积减少50%房租租金减半,全自动化产线人工减少2/3大幅降低人工成本,为提高公司产品成本竞争力创造了坚实基础。

另外,新型电池技术成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邹懿指出,随着机器人、evolt等先进科技领域的发展,对新能源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固态电池在电动车、机器人、evolt等高能量密度场景展现更强的适配性,与此同时,很多头部企业也先后发布了固态锂电池产品。“相信在2030年之前,固态电池大规模的商用将会实现。”邹懿预计。

“保力新已在2024年规划固态电池研发,正着手研发高能量密度、高倍率的固态电池产品。”邹懿表示,另外,无人机市场需要高倍率电芯,公司大圆柱产品具有全极耳大倍率放电特性,非常适合无人机领域。

在储能领域,安全性一直是用户的痛点,尤其是在大型储能领域,各种事故常见于报道,另外,低成本也是储能领域的硬性需求。目前在大型储能方面,更多是基于磷酸铁锂路线将电芯大型化,以提高能量密度,在标准集装箱的尺寸下容载更多的电量,降低单位PACK成本。保力新在2023年布局了钠离子电池研发,公司基于钠离子电池,解决客户痛点,聚阴离子电芯具有高安全性的优势,随着钠离子产业链的上量,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将会凸显。

展望未来,保力新将在技术、市场、模式等多维度发力,全面抢占新能源产业新机遇。

在技术上,保力新将以磷酸铁锂+钠电双轮驱动,构建“差异化技术组合”。

在市场上,保力新将聚焦轻型动力与中小储能,通过区域化和本土化构建壁垒。

在模式上,保力新将以轻资产合作降低风险,用灵活性与头部企业错位竞争。

结语:立足当下,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深耕与模式突破的多维协同,保力新正全力抢占新能源产业新机遇,向着成为行业领先的电池解决方案提供商稳步迈进。凭借差异化的技术储备、精准的市场布局与灵活的商业模式,邹懿信心满满,“保力新非常有信心实现从‘生存’到‘细分龙头’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