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储能相关现存企业达30.79万家 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出台

截至9月12日,国内储能相关现存企业达30.79万家,年内已注册7.1万家,其中前八月注册量达6.76万家,同比增长18.48%。

储能,新型储能,新能源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9月12日,国内储能相关现存企业达30.79万家。

注册量方面,近十年储能相关企业年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注册量同比增长224.14%至4.36万家,达近十年注册量增速峰值,2024年注册量首次突破9万家,达9.08万家,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7.1万家,其中前八月注册量达6.76万家,同比增长18.48%。

储能,新型储能,新能源

从地域分布来看,国内储能相关现存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占比达34.03%。其次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分别占比19.72%、15.11%、12.66%。

从城市线级分布来看,今年新注册的储能相关企业多分布在新一线城市,占比达23.49%。

储能,新型储能,新能源

国标行业分布上,国内储能相关现存企业中,超五成相关企业归属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达52.11%,其次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比达11.72%。

政策层面,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文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提出了总体目标:2027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技术创新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多元储能体系初步建成,形成统筹全局、多元互补、高效运营的整体格局,为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各类技术路线及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培育一批试点应用项目,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行动方案》还明确,多元技术逐步成熟。锂离子电池储能实现规模化应用,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进一步商业化发展,固态电池、重力储能、热储能、氢储能及其他创新技术示范应用。

ABEC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