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突破1000万辆

9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50.0万辆,同比增长22.4%,环比增长15.9%;前三季度累计批发1044.4万辆,增长31.9%。

新能源乘用车

10月13日,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到150.1万辆,同比增长22.9%,环比增长17.5%;前三季度累计生产1037.6万辆,增长32.2%。

9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50.0万辆,同比增长22.4%,环比增长15.9%;前三季度累计批发1044.4万辆,增长31.9%。

9月,我国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53.5%,较2024年9月提升4.4个百分点。9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68.3%;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40%;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6%。

新能源乘用车

9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29.6万辆,同比增长15.5%,环比增长16.2%;前三季度累计零售886.6万辆,增长24.4%。

9月,我国新能源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57.8%,较去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在9月国内零售,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78.1%;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4.5%;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7.4%。从月度新能源车国内零售份额看,9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0.1%,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3.2%,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20.2%,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小米汽车等品牌拉动新势力份额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5.5%,同比下降0.9个点。

9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出口21.1万辆,同比增长96.5%,环比增长3.9%;前三季度累计出口162.7万辆,增长67.5%。

9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占同期乘用车出口40.1%,较去年同期增长15.4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占新能源出口的66%(去年同期83%),作为核心焦点的A00+A0级纯电动车出口占纯电动出口的46%(去年同期38%)。伴随着中国新能源车的规模优势显现和市场扩张需求,中国制造的新能源品牌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其中插混占新能源出口的31%(去年同期17%),虽然近期受到外部国家的一些干扰,但自主插混出口发展中国家增长迅猛,前景光明。9月厂商新能源出口方面优秀的企业是:比亚迪(69,258辆)、奇瑞汽车(31,392辆)、特斯拉中国(19,287辆)、上汽乘用车(16,302辆)、吉利汽车(14,631辆)、长安汽车(9,889辆)、上汽通用五菱(7,292辆)、零跑汽车(6,888辆)、沃尔沃亚太(5,165辆)、小鹏汽车(5,004辆)、光束汽车(4,656辆)、长城汽车(3,635辆)、东风汽车(3,577辆)、极星汽车(2,495辆)、智马达汽车(2,103辆)、广汽埃安(2,037辆)、北京汽车制造厂(1,452辆)、智己汽车(1,001辆)、一汽红旗(843辆)、江淮汽车(790辆)、领途汽车(638辆)、广汽传祺(544辆)、东风本田(538辆)、江苏悦达起亚(510辆)。其他车企新能源出口也有一定规模。

展望10月全国乘用车市场,乘联分会分析,近几年车市的年度走势普遍出现“前低后高”的特征,尤其是“金九银十”普遍成为“银九金十”,10月环比9月的国内零售增速普遍在3%,2024年达到环比增长7%的高位。“银九金十”主要是新能源车的持续高增长特征改变车市的季节规律,而且国家促消费的政策也是年末贡献度最大,因此2024年实现了新能源惯性上升叠加以旧换新发力的强势增长效果。

9月以来受今年新能源车车购税免税到期,明年买车多5个点车购税的政策影响,消费者感到购车有了紧迫感,这推动了车市消费热度持续上升。今年的以旧换新力度节奏是“前高后低”的逆周期调节,因此10月总体的增长相对更温和。

ABEC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