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转型势在必行 禁售燃油汽车纯属“多此一举”?(2)
而另一方面,能源转型固然是汽车转型的前提,但这样的转型方向一旦确立,汽车行业就不会关注能源转型本身,而是“眼睛向内”,关注汽车产业本身的转型升级。所以,这两个行业,依然在按照各自的逻辑在进行自身的演绎。但问题是,汽车产业的转型能实现它的初衷吗?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又必须回到能源转型的问题上来。事实上,鉴于电力结构的复杂性,这种转型并不必然是绿色低碳的。只有能源转型到位,电力生产实现可再生化,电能替代才能真正显示出它的社会价值,汽车转型也才能实现它绿色低碳的初衷。从这个角度说,能源转型不仅是汽车转型的初衷,而且是它的实现手段!
不管是应然还是实然,汽车转型与能源转型都应该保持基本同步,处于一种相对耦合状态。如果汽车转型过于超前,能源转型并没有跟上,就意味着绿色低碳的目标无法真正实现,而这正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争议之所在;相反,如果能源转型过于超前于汽车转型,则不仅会造成绿色低碳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能源转型本身也会失去一个非常有效的支撑手段。因为,在汽车转型过程中,大规模动力电池的使用,为能源转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撑条件。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一大难点,也是新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威胁。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大规模动力电池的使用,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储能条件,进而为破解这个难点创造了条件。
从实践层面看,在汽车领域和能源领域,都有各自的转型规律,都有各自的困难、瓶颈需要克服。对于汽车而言,从电池、电机到电控技术,都还在探索之中。目前已经取得了突破,但总体上,尚处在发展的初期;对于能源而言,新能源的转型也才刚刚开始。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尚处在发展初期。这两大产业,走上了各自的漫长转型之路。它们都明白这是各自的趋势,但是都需要时间来证明自己。它们在为自己准备时间,也是在为对方准备时间!
汽车行业的人都知道,当前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问题,并不是新能源汽车何时替代燃油汽车的问题,而是新能源汽车本身的创新发展问题,包括汽车尤其是电池技术的进步成熟、制造成本的快速下降、配套体系的建立完善,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所谓替代,只是赶鸭子上架而已;这些问题解决了,替代与否,替代多少,不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吗?所以,当务之急,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刻意追求一个结果。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个领域,而是处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
所以,我认为,大多数汽车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比较公正的,是没有多少偏见的,就连新能源汽车的积极倡导者王秉刚不也说,对待燃油汽车禁售要“更慎重”吗?所以决策部门应该深入全面调研,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对于能源行业来说,电动汽车是消费侧电能替代的重要载体,我们同时也希望它还是供应侧清洁替代的重要载体。能源行业应该重新考虑它的未来规划,并作出重大战略调整,而不是在那儿假装听不见看不见,与汽车行业的忙乱形成鲜明对比。
而在汽车、能源这两个产业耦合转型的过程中,决策部门要做的事其实非常多。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如何有效结合以启动市场、存量增量转换带来的产业内部巨大利益调整问题、产业转型引发的大量社会经济及民生问题,都需要充分发挥决策部门的智慧予以解决。而禁售,一个命令而已,相对引领复杂的社会系统转型来说,倒显得太过简单了。
我希望多年以后,我们再来回味辛国斌副部长的那一句话,突然发现它就像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悬在那里,却在客观上促进了这两个产业的转型,使之成为一个加速自我实现的预言,但是,它不能落下来,落下来就是一个错误。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