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固态电池相关专利申请量达1.3万项 发明专利占比超九成

2024年,我国累计申请2915项固态电池相关专利,创近五年申请量新高。

我国固态电池相关专利申请量达1.3万项 发明专利占比超九成

4月8日,工信部科技司发布《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提出,强化重点领域标准工作顶层设计,扎实推进《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建立健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智慧家庭、全固态电池、汽车碳足迹等标准体系,以高水平标准建设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4月7日,我国固态电池相关专利申请量达1.3万项,类型上以发明专利为主,占比超九成,其中发明公布占比65.2%,发明授权占比28.2%;外观设计类占比最少,为0.1%。

我国固态电池相关专利申请量达1.3万项 发明专利占比超九成

2020年以来,我国固态电池相关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加,2022年申请量同比增加50.0%至2045项,达近五年申请量增速峰值。

2024年,我国累计申请2915项固态电池相关专利,创近五年申请量新高。

市场前景方面,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2025年)显示,2024年中国半固态电池出货量已超过3GWh,全固态电池已经处于样品和中试阶段。

EVTank表示,经过多年的研发和中试,中国固态电池产品单一性能指标不断突破,业界披露的全固态电池样品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超过700Wh/kg,循环寿命超过3000次,充电倍率达到5C,固态电池的产业化的技术基础日益牢固。

从电池企业选择的技术路线来看,EVTank指出,全球固态电池企业布局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

在电解质选择方面,硫化物技术仍是更多企业(38%)的远期路线选择,其次为氧化物路线(含复合路线)占37%。2024年全球固态电解质出货量约0.17万吨,主要来自中国市场。

负极材料方面,硅基负极和含锂金属负极是当前固态电池的主要材料,在更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上主要选择锂金属负极。

正极材料方面,目前以高镍三元为主导,未来将逐步向更高比能富锂锰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