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三星LG锂电三巨头互怼 究竟谁能胜出?

松下、三星和LG三家动力电池厂商海外市占率高达76%,竞争优势突出,目前三星和LG尚处于亏损状态,随着规模扩大和成本下降,有望在两到三年扭亏为盈。

摘要:全球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拉动锂电池需求未来几年复合增速40%以上,日韩企业松下、LG化学、三星SDI三巨头霸占全球市场。海外市场受电动乘用车市场的爆发,市场急剧扩大,预期2017年、2018年全球乘用车动力电池出货量将分别达到32GWh、60GWh,同比增加45%、94%。松下、LG化学、三星SDI在海外的市占率高达76%,竞争优势突出。

从多维度分析来看,采用主流技术路线,寻找优质合作伙伴,利用资金优势采取低价策略,长远布局是强者恒强的关键。技术路线方面:AESC因为选择了错误的锰酸锂路线而逐步被市场淘汰,松下、LG和三星则选择了高镍三元路线成为市场的主角;合作伙伴方面:松下深度绑定特斯拉,同时进一步拓展大众,LG则横扫全球客户包括起亚、日产、通用、雷诺等,是目前储备客户最多的公司,三星步伐稍慢主要客户为大众、宝马。包装规格方面:松下主打圆柱,LG主打软包,而三星则选择方形,目前这三种路线各有优缺点,后期形势有待进一步考察。

为抢占市场,LG和三星采用低价策略导致当前均处于亏损状态,仅松下盈利,但是亏损状态有望在未来两至三年内反转。2016年松下、三星和LG平均售价为190美元/kwh(约合人民币1285元),这个价格远低于同期中国2000元/kwh的均价,低价策略带来了市场份额的扩大,但是也带来了持续的亏损,预计2016年LG和三星亏损金额搞到20亿人民币,仅松下有盈利,未来随着成本下降和规模的增大以及竞争格局的稳定,扭亏有望两到三年内实现。

电池厂商与车厂合资生产电池系统成为趋势,中国电池将于国际巨头开展直接竞争。动力电池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整车为了保障电池供应而电池厂为了锁定客户,两者深度合作将成为趋势。中国电池企业经过多年培育,技术已经取得长足发展,同时中国具备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将在中国和全球同国际巨头开展直面竞争。

看好新能源汽车产业龙头企业,推荐比亚迪

看好量价齐升的正极材料环节,推荐杉杉股份、当升科技

看好锂电隔膜龙头供应商,推荐创新股份、星源材质、沧州明珠

看好锂电结构件龙头企业,推荐科达利

看好锂电龙头企业,推荐国轩高科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

松下三星LG锂电三巨头互怼 究竟谁能胜出?

1、全球动力电池高速增长

1.1.国际动力电池产业即将进入行业成长期

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将成为国际动力电池市场发展支柱,海外市场经过多年积淀,或将迈入市场大爆发时期。动力电池技术在过去十年内不断取得突破,新能源汽车顺应时代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动力电池市场也随之迎来发展。从2013年到2016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从6.9GWh飞增至43GWh,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84%,由于中国政策在初期给予了商用车较多的政策倾斜,在这个阶段商用车对动力电池贡献较大,2016商用车和乘用车对电池的需求各占半壁江山。目前新能源客车渗透率已经较高,2016年后客车和商用车动力电池市场增速明显放缓,又此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海外市场尚处于萌芽阶段,所以短期内增长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在《电车全球超级成长研究二》中我们做过分析预测: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前景明朗,未来几年将迎来销量爆发时期,因此短期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将是动力电池厂商的重点突破领域,也是本篇报告的着重点。我们预期2017年、2018年全球乘用车动力电池出货量将分别达到32GWh、60GWh,同比增加45%、94%,其中海外市场由于新能源乘用车的发展,或将提前进入市场大爆发时期,我们接下来的分析也主要围绕新能源动力电池市场展开。 

松下三星LG锂电三巨头互怼 究竟谁能胜出?

松下三星LG锂电三巨头互怼 究竟谁能胜出?

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动力电池行业即将步入行业成长期。行业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导入期、成长期、高峰期、衰退期等四个阶段。如何区分这四个阶段主要从市场增长率、技术路线、进出入壁垒及市场格局等方面分析。从市场增长率来看,未来几年国际动力电池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已成为市场公认的看法。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动力电池发展路线基本已得到确定,三元材料为主流正极路线,石墨为主流负极路线,硅碳材料将成为未来负极发展方向。从进出入壁垒来看,当前动力电池市场的进出入壁垒较高,包括较高的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从市场格局来看,目前国际动力电池的竞争格局已逐渐明朗,日韩企业占据主要国际市场,同时各厂商为占领市场,全球布局生产基地,采用低价策略占领市场,市场竞争加剧。其次市场上动力电池的品种也较多,众多电池厂商的产品也各有不同,产品形式、种类丰富。综上所述,动力电池行业即将步入行业成长期。